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代客扫墓”市场化服务难以实现精神洗礼

发稿时间:2016-03-29 12:2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清明节将至,不少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回老家扫墓,于是产生了新的祭祀方式,如“代客扫墓”、网上祭扫等。2011年,福建厦门安乐实业发展公司推出“代客扫墓”的服务,一年不到10个订单,“选择该项服务的人大多是在国外”。(3月28日《海西晨报》)

  “代看望老人”也好,“代客扫墓”也罢,在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中,人们有“情感安慰”和“情感支持”的需要,商家就提供对应的“情感”消费品。对于那些远离故土的游子来说,返乡扫墓面临着“有心无力”的尴尬现实。“代客扫墓”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需要多一些“异质思维”。

  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清明节扫墓的初衷,在于寄托对亲朋好友的哀思。作为一种仪式,作为一种情感性的社会活动,扫墓在本质上也是一次精神洗礼——在生者与死者共处的公共空间里,人们除了缅怀逝者,更应该追思“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们的价值排序中,家庭、亲情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过去的日子里,你是否留下有价值、有亮点的记忆?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应该怎样活得更加有意义?

  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是情感互动的根本。“代客扫墓”即使能够提供跪下磕头、敬酒、痛哭等服务,却难以进行情感互动。毕竟,对于“拿人钱财,替人扫墓”的演员来说,表演再投入,也难以投入真情;戏剧再好看,也难以打动人心。一件原本自力更生的事情,如果通过市场化手段托付他人,不可避免会让精神洗礼大打折扣。

  与亲历而为的扫墓相比,“代客扫墓”无疑更加“划算”。“代客扫墓”收费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一笔开支显然要低于“亲自扫墓”。不论是交通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抑或人情往来上的支出,“经济账”上明显划不来,为何许多人依然选择自力更生呢?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园的追寻渴望,往往会借着春节、清明节这样的节日重新于归。对于那些“有心无力”的人们来说,除了“代客扫墓”以外,还可以借助“网上祭扫”平台来寄托哀思、表达情感。这样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未尝不能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网上祭扫”的兴起,在本质上是公众对当下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回应与策略。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让生命如夏花般灿烂,让死亡如秋叶般静美”。脱离了情感互动和精神洗礼的价值内核,“代客扫墓”遇冷也在情理之中。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在坚守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重塑与更新,对“网上祭扫”等新生事物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