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没必要眼热“殡葬第一股”

发稿时间:2015-04-04 09: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清明将至,让人感叹“死不起”的高价墓地,再次让殡葬行业处于风口浪尖。“内地殡葬第一股”福寿园(01448,HK)受到关注。在张女士感叹墓价太贵 时,上述工作人员指着远处一块墓地说,目前最贵的墓位售价40多万元。园区内也有很多便宜的墓位,最近新开发的一批双人墓只卖18000多元。记者了解到,永川区的房价水平远低于公墓价位。距离白塔园不到两公里的一个新建中高档楼盘,每平方米售价只有3000多元。虽然福寿园墓地价格“完爆”房价,但让人意外的是,土地成本却低得惊人,甚至“比石头还便宜”。(《每日经济新闻》4月2日)
  
  “殡葬第一股”究竟有多赚钱,从其去年年报实现净利2.3亿,同比增幅达37.7%,其实可见一斑,其当日的最新市值更是超过了80亿港元。来自资本市场的认同与追捧,自然是其盈利预期的反应。
  
  既然殡葬业已然登陆资本市场,当然需要对股东权益充分负责,追逐利润自然也是人家的分内之事。从这个角度来看,让人感叹“死不起”的高价墓地,其实不过是在商言商的产物。而在殡葬业引入市场主体,当然也就需要充分尊重产业和市场的规律。很难想象,假如上市公司,却不能随行就市,甚至因为有了“死不起”的抱怨,便不得不把“生意”做成“公益”,倒是要将资本和投资者统统吓跑的节奏。
  
  应该说,售价高达40万的墓位,着实价格不菲,甚至早已将同地段的房价甩出好几个街区,而与此对应的则是殡葬业拿地成本低得惊人,“比石头还便宜”的土地成本,恐怕要让地产商们都羡慕嫉妒恨了。“低价拿地,天价卖墓”,这一“躺着也赚钱”的商业模式与行业暴利,自然少不了要为“死不起”的抱怨分担“口 水”。
  
  不过,殡葬业引入市场主体,甚至登陆资本市场,是不是因为赚得太多,以致成了“死不起”的罪魁祸首,恐怕还不能过于仓促的得出因果关系。事实上,市场有其天生的逐利属性当然没错,但市场本身并不直接产生暴利,相反,市场的竞争恰恰意味着更优惠的价格与更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可能,在这一点上,殡葬服务本身也并不存在特殊性。
  
  以美国为例,殡葬服务业基本都是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私有化的企业管理方式,全美殡葬市场年规模达160亿美元,共有约25000家从业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家族小企业。甚至连国家公墓的建设运营,也充分借力市场。其中最大的殡葬业巨头早在1969年上市,市值40亿美元,不仅遍布43州,服务网络延伸到南美和欧洲。殡葬业的充分竞争,恰恰意味着民众可以有更多的选项,殡葬价格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是万能的。假如殡葬业仅仅是有限开放,甚至被部分殡葬大鳄把持,竞争并不充分的市场,民众的议价能力必然受限。殡葬业的市场过于集中,以及监管的不力,同样容易导致乱象,在这方面,美国殡葬业巨头也曾因过度追逐利益而曝出丑闻。此外,对于民众的基本殡葬诉求,公共责任更是不容懈怠,公益性殡葬服务的兜底与保障,同样不可或缺,更是必要的市场补充。
  
  基于此,相比市场主体从中获得的利润,殡葬系统的相对封闭与垄断,以及被各种寻租所抬高的价格,其实才是“死不起”的真正原因。至于“殡葬第一股”的利润,只要没有受到权力庇护,没有排斥遏制竞争,符合相关监管规范,倒是没必要眼红耳热。(吴江)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