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教育公平给青年以鼓励和信心

王海

发稿时间:2012-11-26 07: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党的十八大闭幕才不久,一些群众期盼已久、呼唤已久的变化就已经接踵而至。尤其在教育领域,比如“异地高考”破冰,比如农村“撤点并校”暂停。

  异地高考,社会已经呼吁了很多年,堪比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高教资源的不均、户籍制度的牵绊、生源利益的难调,让这项关乎众多家庭的政策迟迟难落地。这半个月以来,继黑龙江率先“开闸”之后,安徽也已公布方案,赣、闽、鲁即将跟上。眼看各地纷纷破冰,许多家有考生的流动人口终于喜上眉头。

  而在农村,推行了多年、但被群众诟病已久的“撤点并校”也在上周暂停。“撤点并校”最初是为了提高农村办学效率,但多年来诟病不少。笔者老家就在农村,亲眼看到因为“撤点并校”,无数多年的村办小学关停,不少小学生需要步行十几里地去上学。因为通勤不便,有的小学生无奈住校,有的家长干脆花高价让孩子入读私立学校。“撤点并校”对于政府,是提高效率之举,却丢给农民了一个大难题。因为上学难,也使农村辍学现象有所抬头。

  两个变化,前者在高等教育的选拔考试环节,后者在农村学校的选址布点环节。尽管一个是破冰,一个是刹车,但都是在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都是利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之举。可以预见,两个变化将不仅作用在教育领域,而在社会各个方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不公平,一穷穷万代。农村的孩子上学难无奈辍学,就只能当农民工;农民工子弟因为在居住地无法参加高考,才有人抱怨“农民工孩子还是农民工”。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制度的不够完善,部分社会资源过于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使得社会各个领域“拼资源”、“拼爹”成为普遍现象。

  许多年轻人抱怨,“奋斗30年,才是别人起跑线”。这些不是调侃,也不是冷笑话,而实实在在是许多青年人内心的痛楚。最近,许多靠自我奋斗来到城市的年轻人流行一句话,叫“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十几个字里写满了迷茫。这种痛楚和迷茫积聚起来,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上进心。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中共中央近日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落实十八大精神,要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这里的“三个公平”,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正是提振信心之举。公平并不是大锅饭,也不是时时刻刻的绝对公平。而办好教育,让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率先公平起来,让其规则公平,这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义务,也是对当前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明确回应。

  教育,是党和政府保障“三个公平”诚意最直接的体现。面对多年争议,各地放开异地高考、打破高考门“户”之见的“破冰”之举,虽然迟了,但还算令人欣喜。全国暂停农村“撤点并校”,是看到了农民孩子的难处,是尊重农民的声音,是对之前问题的修正。

  当然,变化不可能脱胎换骨,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像异地高考破冰,眼下只是趋势,还会遇到各种阻碍和困难。农村撤点并校暂停,也不可能朝夕之间恢复村小,解决所有农村孩子的上学难。要实现教育公平,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更加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配置,弥补教育“欠账”。但这作为趋势,可以给在资源占有上处于劣势的人们以信心和鼓舞。

  教育,是不分贫富,不管身份,给所有年轻人打开向上的通道。需要改革的有很多,但十八大后,两个变化相继亮相,回应了广大百姓现实、迫切的期待,也指明了社会公平的方向和实现路径,给年轻人以信心,也给全社会以信心。(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海)

责任编辑:黄群雅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