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的热播不仅火了“达康书记”等角色,也曝光了一批“丁义珍式”奇葩窗口。这些办事服务窗口设计得不高不低,让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十分难受。有的甚至仅仅掏出一个手掌大小的窗口,四周用护栏或玻璃面板阻挡,让前来办事的群众很难与里面的工作人员交流。这些本该为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窗口疏远了群众,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窗口是为人民服务的,奇葩窗口的问题在于它折射出来的是部分领导干部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态,人民群众需要弯腰、低头才能办事,群众和领导干部的距离一步步被扩大,群众和领导干部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针锋相对。部分领导干部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仅体现在笔记本和文件里面的服务人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还停留在喊口号、做文章、记笔记、写总结上面,没有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不到位,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
消除奇葩窗口,打通最后“一公里”,急需思想“提神”。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无私奉献的精神,要让办事群众在优质服务中获得以人为本的尊重。奇葩窗口的设置说到底还是为民服务的意识欠缺,政府部门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摆正姿态、换位思考,多扑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消除奇葩窗口,打通最后“一公里”,还需改进作风。为民服务的作风应该着眼于眼前,在服务的细节上折射出作风的影子。奇葩窗口反映的是对权力的滥用,一些政府服务部门办事态度粗暴、效率低下,宗旨观念淡薄,这些都是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要想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带着深厚感情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切关心群众疾苦,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好群众工作,努力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最后一公里”从来不是难题,只是我们总是停留在口号上,对一些惠民亲民的政策不够重视,才造成了神经末梢的阻塞。只要各部门能够放下架子、换位思考、亲身体验,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就会畅通无阻。(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