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最初的心”需要什么?

发稿时间:2017-04-28 17: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收视狂潮,从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抗日雷剧的围剿中脱颖而出,成为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直入人心。爆红的背后,透视出人们对反腐败的强烈呼声,揭露的是现实生活中党内“蛀虫”一步步丧失清醒走向堕落的“落马人生”,更是影视界对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实践成果的艺术表达。以人民的名义,更是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不断告诫自己“权力从何而来?”“权力为谁所用?”“权力受谁监督?”

  将人民装在心中,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还记得那首“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他上战场”的民谣,是人民对战争胜利的期望与对党和国家支持的热切表达,也还记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党的优良传统一直传承到今天,正是人民的支持,国家可以发展到今天,正是注目着人民的目光,党的队伍不断焕发生机。然而,前进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人民的名义》热议背后是网友大呼“太真实”“尺度太大太过瘾”的声音,这些声音狠狠的戳中了现实的“痛点”。早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便深刻发问:“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肌体吗?”走过了困难时期,进入和平年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社会深刻变革,外部环境瞬息万变,利益更加多元,摆在共产党员面前的诱惑更多、更大,这句发问更显振聋发聩。在人民与私利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曾经注目的方向,最终被利益熏了心,“四风”问题严重暴露,切断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

  共产党员的初心需要法律制度的硬约束。制度的硬约束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更需要每个党员内修理想信念。《人民的名义》揭露的“小官大贪”在“围猎者”的围追堵截、小恩小惠中一步步沦陷,除了没有划清“官”“商”公私的界限,更深层的原因是利益面前本就不够坚定的理想信念遭遇“塌方”,更忘记了权力的来源是人民,权力的使用要回到人民。正因如此,十八大后,有了党中央的重拳涤荡“四风”的举措,“八项规定”、公车改革、《准则》《条例》法律制度硬约束,正引导着“坏风气”的源头由“浊”向“清”。发挥制度的刚性与长效化作用,“激浊扬清”、拒腐防变,形成“伸手必被捉”的高压态势,才能牢记“法无授权不可为”的铁律,才能标本兼治,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驾护航。

  勿让“坏风气”污染党员干部为民的初心,需要每个人不断的“照镜子”“正衣冠”,严守制度、纪律、规矩的边界;更要“俯首甘为孺子牛”,俯下身子调查研究,从人民反映的最强烈处找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砥砺自我,锤炼思想认识,摒弃心中杂念,才能让党员队伍更纯净,政治生态更清明。(谢滟檬)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