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可是,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只具备责任心是远远不够的。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小和尚负责寺庙每天的撞钟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觉得无聊至极。有一天,住持给他分配了另外一项工作,理由是他无法胜任敲钟这份工作。小和尚十分不服气,找到住持并要求他给出原因。住持说,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你的钟声空泛、疲软,缺乏感召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工作并不是认真干了就能做好。态度和结果无法等同,职责和结果也无法划等号。能担当是一回事,会担当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何做新时期勇担当会担当的党员干部是我们当务之急应该做的事。
首先,要坚定信仰,自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缺了“钙”,就会得“软骨病”。信仰坚定,才能自觉担当。正是因为坚定的信仰,革命战争时期,先辈们才会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正是因为坚定的信念,和平年代,许许多多优秀的领导干部才会为了人民的利益奋勇抗争,无私奉献。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利益取向等大不相同又相互渗透。在这样的情境下,对党员干部来说,保持坚定地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不为利益所束缚、不被欲望所迷惑。
其次,要紧跟形势,睿智担当。担当绝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儿,它需要摆脱虚无和盲动,需要有大局意识和顺势而为的本领。在变化的社会面前,大家的应对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主动变,有的被动变,还有的提前变。在历史上,因对时局的判断准确进而获得成功和因小小的判断失误而失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终成就大业,而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抱守残缺最终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
总的来说,担当的难处在于如何精准的抓住时机和条件。智者善于创造条件、抓住机遇,愿意在工作中虚心向他人请教,时时保持学习的热情,牢牢掌握新的政策、法规,深研细研,不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作为承担起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党员干部更应如此,不但要在平缓的时局中看到挑战,还要在逆境中寻找希望,找到出路,迎难而上。国家,民族,一个人,都应如此。(庞书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