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莫让“师德”变“失德”

发稿时间:2016-09-13 09:31:44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有媒体报道称山东省乐陵市挺进小学一70人的班级中,有63名学生遭品德课老师掌掴,引发社会关注。事发后,掌掴学生的老师在其爷爷的陪同下,向学生家长进行道歉。此后,挺进小学校方向教育局汇报此事。日前,乐陵市教育局回应表示,目前涉事教师已被开除,涉事学校校长暂被停职。(2016年9月12日人民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唐代韩愈“师说”之说,而当下教师理应以师为范、为人师表, 在学问人品方面作学生的榜样,这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然而,乐陵挺进小学这位品德老师只因学生没考好“大开杀戒”,掌掴63名学生,“少的打了5巴掌,多的20多巴掌,老师累了让学生打,打得不响还不行,喊疼也不行”,真的让人感到愕然。如此体罚学生,不仅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人格,更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师德何在?

   为人师表,以德为先。师德是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学识、学风的综合反映,不仅事关其个人,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名德行高尚的老师,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试卷错误多就怒发冲冠,动辄掌掴学生,而是要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没有考好?是不是没有理解自己的教学内容,是不是自己教学方法上存在什么弊端?相反,如果只是拿学生撒气,不分黑红皂白地体罚学生,只能是师德的沦丧,是而不是所谓的“恨铁不成钢”。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教师言行失范,个人利己主义膨胀,收受礼金、有偿补课、体罚学生、性侵学生等现象,备受社会关注和热议,虽然是极少数教师个人师德失范,但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和社会认同,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也让“师德”沦为“失德”。对此,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为师德划出“红线”,越线教师将受到严惩,甚至会被 “一票否决”,这不失是对所有教师的一种提醒、一种制约,而对那些失德失范的教师而言,更是一种惩戒,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毋庸讳言,师德是教师的从教之基、素质之魂,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一套与师德要求相适应的制度,在给教师相应的保障,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感和幸福感的同时,要强化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让教师自觉自愿地遵守师德准则、履行职业使命。唯有如此,师德“红线”才能起到警示震慑作用,才不会使“师德”沦为“失德”,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棍棒教育”伤及学生,还要伤及师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师德正是楷模的关键。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情怀,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志向,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自觉遵守事业道德、抵制不良风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刘凤敏)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