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游客黑名单”不能仅止于“拉黑”

发稿时间:2016-08-25 16:28:55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国家旅游局去年推出的一份“最恶劣不文明游客黑名单”,记录了19起典型不文明行为、20人被纳入旅游黑名单“拉黑”,近日因多家外媒报道再度引发了广泛讨论。日前,《旅行社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合并修订,对文明出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游客因不文明行为被记入黑名单,将有可能被限制出境。(2016年08月24日新华报业网)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旅游不文明行为频频发生,诸如一些乱丢乱扔、乱刻乱画、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等等,不仅扰乱了景区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众人的出游兴致,饱受人们诟病。这次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的推出,给当事人施以强大的舆论压力,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也是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一个警戒,对发展文明旅游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然,建立“游客黑名单”,关键要做好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判定,以期更好地让广大游客明白哪些是可为,哪些不可为,起到更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今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将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原先规定的6种不文明行为增加到了9种,主要包括扰乱航空器、车船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坏公共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违反旅游目的地社会风俗、民族生活习惯;损毁、破坏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迹等行为。实际上,游客的每一次不文明看似小事,殊不知却是在损害自己的声誉和诚信度,一旦游客被拉入“黑名单”,必将对游客的声誉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甚至以后的出行都将会被受到限制,理应引起大家的警醒。

   对旅游黑名单的设置,一直以来都很有争议,支持与反对声音皆有,特别是很多网友对黑名单的惩罚力度表示质疑。如果“黑名单”仅仅限于媒体曝光,也只能是停留在让围观者“爽一爽”这个层面上,其影响力就会有限,对不文明游客起不到有力的震慑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公布“黑名单”,只是一个好的开始,二是否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后续是否能够形成常态震慑机制,倒逼各种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减少和发生才是关键。否则,如果仅限于少数个别案例或仅是对不文明行为者进行记录在案,并没有相关配套的的惩治措施跟进的话,那么“拉黑”的震慑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其效果或震慑力度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毋庸讳言,执行游客黑名单,不能仅止于“拉黑”,要遵循法治思维,通过立法程序,不断细化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不文明记录的查证程序、上报流程、不文明行为的分类、惩罚措施、以及与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等方面作出更加细致地规定,真正扎紧制度的“笼子”,谨防“牛栏关猫”,使惩戒游客不文明行为有法可依。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正在修正的新《旅行社条例》已经把不文明行为纳入到法规的层面,并由国务院颁布这个条例,必要时这些有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游客将被公安、海关、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封杀”,以限制其再次出游、出境、消费、银行信贷等方式,倒逼游客消除心存的侥幸心理,不断提升文明出游意识,共同遏制不文明旅游行为,共同推进文明旅游发展。

   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文明旅游,自然也要讲规矩,坚决杜绝那些只顾一己私利、罔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而不断地挑战文明、道德和法律底线的行为。要不断加大文明旅游的宣传,采取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倡导文明旅游,让文明旅游准则深入人心,促使公众养成文明出游的自觉意识,正如电影《老炮儿》中“六爷”所说,“你记着,咱虽然是小老百姓,但有些事,咱还得办,有些规矩,还得守!”(刘凤敏)

责任编辑:武亚姮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