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们生理健康和行为方式。领导干部在社会有机体运转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承担着工作、社会和家庭等多重责任,面临着工作强度、社会舆论、组织内部、人际交往、家庭负担等多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笔者认为,重视干部心理“健康体检”需做到“三问”。
是什么:敢于直面干部心理问题
我们关注干部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建设,也不能忽视领导干部作为平凡个体所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譬如,一些青年干部因经济收入低或上升渠道狭窄而引发的职业焦虑等负面情绪;一些干部因社会舆论,特别是关于职业前景的消极舆论报道而引发自我否定心理;一些干部因人情世故压力过大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干部因无暇顾及家庭成员的感受,使得缺乏夫妻交流、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照顾,导致家庭不和谐,甚至出现危机。这无疑为关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敲响警钟。
为什么:认清干部心理“健康体检”必要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无论是“识”“选”还是“育”“用”干部,健康都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大处看,领导干部身心健康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败。从小处看,保持身心健康是应对竞争、履职尽责、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从长远看,培养一个好干部不易,失去一个好干部颇为可惜。一些干部最初能淡然面对名利困扰,一旦掌握权力以后,因信念滑坡沦为阶下囚,其命运转折的背后,也有心理防线的失守。
怎么办:关键要注重标本兼治
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应成为不能说、不敢说、不愿说的禁区。只要我们不讳疾忌医,积极应对,加强源头治理,实行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实现药到病除。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大气候”。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制造者。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近年查处的腐败个案表明,扭曲的政治生态必然导致干部心理失衡、愤懑、惶恐、焦虑;上下左右复杂的人情关系必然耗费干事创业者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变成各级干部头痛的精神负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坚持思想治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有力净化了官场风气,厘清了职责权限,很好地起到了“减压阀”作用。
开好普及心理健康问题“药方子”。培养积极阳光“为官心态”根本在于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必修内容,列入党校及相关行政教育学院管理科目。有针对性开展抗压训练,如“情景模拟”训练,模拟单位、岗位和职位的调动更换以及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变化等场景,使领导干部接近真实情景并与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互动,亲身体验某些角色的地位、处境以及工作要领和技巧。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营养,逆境时学习儒家倡导的有为、理性、入世、乐观心态,顺境时学习道家的淡泊知足、功成身退。
织好心理健康卫生治疗“安全网”。一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干部的“娘家人”要把建立防范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作为干部教育管理一种制度安排,恰当引入心理测评技术,及时有效鉴别、诊断、预测、干部心理变化,掌握干部心理变化规律,有机结合传统的考察、考核、考评方法、互为补充,推动领导干部自身通过测评更加全面系统了解自身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对自身心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形成客观认识,有意识地加强心理修养,组织心理诊疗。二是完善心理问题疏导机制。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用足用好谈心谈话这个简便实用的办法,聚焦突发重大责任事故、提拔任用、岗位调整、退居二线、受党政纪处分以及矛盾集中等特殊时期,开展深入人心的谈话,以帮助当事人解开思想疙瘩、走出心理阴影,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三是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干部援助系统。借鉴国外员工援助系统及员工援助计划,通过专业人员对干部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帮助干部改善工作的环境和气氛,解决相关心理和行为问题。
(作者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四川联络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