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李培斌做到了,我们能吗?

发稿时间:2016-02-17 10: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共中央组织部日前决定,追授李培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向李培斌同志学习。看了李培斌同志的事迹报道,我们不禁为这样一位好同志的不幸离去深感惋惜。李培斌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激奋人心的豪言壮语,更没有让人仰视的职务地位和令人艳羡的经济财富,留给世人的,只是他清贫的生活、平凡的工作和短暂的人生……看似毫不起眼,却令人难忘;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发人深省。或许正是从这些平凡之处,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

  革命烈士方志敏被捕后,敌人发现他除了怀表和钢笔,连一块钱也没有。他在狱中写下《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后英勇就义。我们由衷敬佩方志敏烈士甘于清贫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我们也曾暗下决心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可是在和平年代里、在经济大潮下,又有谁能甘于清贫而单纯为了理想与信仰?尽管条件不断改善,我们依然攀比着工资奖金、计较着职级待遇……对比李培斌,他虽然收入微薄却经常扶贫济困、他虽然生活清苦却一心为民、他虽然负债累累却荣誉等身……不仅如此,他还是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但是他并没有把荣誉和头衔当成“政治资本”,相反却成为他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动力。“面对党和人民对我的褒扬,很多时候我确实感到了惶恐不安,消除惶恐不安心理的唯一办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从这一点上看,他虽然是生活中的“穷人”,却是精神上的“富翁”。 他时刻想着自己是党的人,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些,李培斌做到了,扪心自问,我们能吗?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也许我们当初觉得这句话拗口难懂,也许我们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体现不外乎权力金钱,但是今天,对照李培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不难发现,伟大的人物并非是小说中的虚构,也不是战争年代的特有,而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就有这样的共产党员。李培斌同志工作的三十多年里,他先后成功调解矛盾纠纷数千起,化解群体性事件上百起,教育6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迷途知返,挽救了5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李司法”。他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中,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李培斌的工作很平凡,甚至很琐碎,但是他把自己奉献于党,何其伟大!李培斌的一生很短暂,甚至很渺小,但是他用毕生服务人民,何其崇高!他的一生,正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句名言的写照,他用一生,在平凡中描绘了大写的人生。这些,李培斌做到了,扪心自问,我们能吗?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重新品读这句经典,认真学习李培斌事迹,深刻领会中组部追授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意义,相信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能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始终保持看齐意识,坚持党和人民利益至上,奋发进取,无私奉献。在面对“我们能吗?”这个问题时,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亮地做出肯定回答!(燕凌远)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