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北大”情怀不能被一管口红轻易消费

发稿时间:2018-06-23 13:5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恰逢北大120周年校庆,4月9日,一篇名为《我把北大校徽上的红色做成了口红,献给颐和园5号的你》的微信文章刷屏社交媒体,其作者王梓自称北大校友,在校庆之际发售北大“校徽红”口红,然而文章走红后,王梓被扒出诸多槽点,北大头衔“掺水”、各类经历造假、产品疑似三无、创意剽窃自他人……引发网友热议。

  这位北大校友写道:“耐心、力量、勇气是’北大人’这身战袍铠甲给我最好的加持”“我希望把这抹红色,涂在唇上,就像用战袍和铠甲为自己加冕”,从头到尾,整篇文章充斥着满满的微商气质和鸡汤文风。王梓以自己的北大出身,贩卖“北大”情怀。打着热爱母校、回馈校友的旗号填满自己的荷包,为许多北大人所不齿。

  诚然,北京大学作为中国TOP2的高校之一,普通人看待北大大都带有无法企及的艳羡与崇敬之情,而这样的名校光环自然也使学生受益。王梓之前就有北大双胞胎苑氏兄弟借助北大名号,写书签售卖化妆品,赚得盆满钵满。在网上坐拥一票粉丝的他们,却受到北大学子的极度厌恶。苑氏兄弟身上贴着“北大”“学霸”的标签,却被同学们诟病学生工作不力和学习成绩排名垫底,北大于他们,不过是包装和炒作的噱头罢了。

  有一句莘莘学子常听到的口号:“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将以我为荣”。北大,这个几乎凝聚了中国最高等精英的学校,其北大光环由一代代学子艰苦奋斗、细心呵护而成,恰当地借用北大光环倒也无可厚非。而王梓之所以激起如此大的怨言,正是由于她在离开母校步入社会数载后,通过真假参半地杜撰个人履历,持续消费北大光环、抹黑北大学子,并将这种光环商业化、庸俗化。

  当情怀变成一桩生意,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变成贩卖的资本,如此营销终将无法长久。(江柳茜)

责任编辑:武亚姮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