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过劳肥”需要“制度补血”也离不开“自我救赎”

发稿时间:2017-06-27 08: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本以为会变瘦,结果体重反而一路飙升。”这是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白领王晶的吐槽,不过,这是许多白领职场生活的一个缩影。一项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数千名白领中,超过六成的白领认为自己“过劳肥”。(6月26日《北京晨报》)

  “过劳肥”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增添一些新的内容。越忙越胖,越累越肥,“过劳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胖子越来越多,并且年轻化的趋势明显。许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过早地大腹便便。作为一种“城市病”,“过劳肥”也承载着许多人的喜怒哀乐。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一环。许多劳动者就像是传送带上的齿轮,为保障大机器生产的高效运作,一刻也不敢怠慢停歇。长时间、经常性地超负荷运转,既会导致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增加,也会导致饥饿激素增多;“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不规律、不节制的饮食,会让人肥胖起来。睡眠尚且不足的人们,难以抽取时间去进行运动,也会进一步加剧“过劳肥”。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言,在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均衡的情形下,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迅速地向有限的大中城市积聚,发展的机会也就越来越集中在这些地方。这一方面压缩了上班族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社会竞争。害怕被淘汰,害怕成为无能者与失败者,让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却又欲罢不能地被裹挟在各种各样的竞赛场里。

  在一个盛行工具理性的时代里,许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劳动者成为“螺丝钉” ;可是,劳动者并非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他们也需要休息、休假,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需要享受一定的“慢生活”。就此而言,“过劳肥”的背后,有着“加班文化”的身影;“过劳肥”屡见不鲜,折射出劳动权益保护的孱弱。

  面对“过劳肥”,除了依靠“制度补血”以外,“自我救赎”也不容忽视。尽管上班族很忙很辛苦、很累很疲惫,却依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进行身体与形象的管理。许多上班族将享受美食作为对自己辛勤劳作的犒赏与补偿,大快朵颐、胡吃海喝,自然会在肥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明可以运动健身,却宁可“宅”在家里,沦为“低头族”。

  “过劳肥”不仅关乎身体健康,也关乎着印象管理。在容颜作为一种社会资本的分量在不断提升的当下,“过劳肥”显然有损颜值,会让一些年轻人在社会交往、婚恋择偶的过程中吃亏。读懂“过劳肥”里的无奈与艰辛,明白职场人士的生存生态与竞争压力,需要将制度护佑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需要劳动者的自我调试。(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