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追剧消费代表“人心向背”

发稿时间:2017-04-19 10:5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市民都在追《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近日记者走访福州多家书店发现,伴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周梅森的原著小说《人民的名义》热销,目前书店已卖断货,店方正通过各自的进货渠道补货。(4月18日东南网)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在电视台热播后,引发其实体书大卖甚至售罄,就和剧中人物的用品,如同款男装、杯子、西装、耳钉都成了网店爆款商品,销量大增一样,这一现象被称为追剧式消费,也是新的市场潮流下打有消费者“追星”烙印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人为了追剧大量购买压根就用不到的东西,风头一过可能就闲置在一边,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因此,追剧消费也被一些人打上了“不理性”的标签。

  然而,在我看来,追剧消费并非一无是处,反而透出更多的值得肯定的信号。一方面,借助“追剧”的公众热情激发某些影视剧物品的消费热情,这符合市场规律和消费导向,也是市场和竞争的必然。就和“淘宝”在“双十一”一日间卖出数百亿产品一样,恐怕许多“剁手党”购买的许多物品也是多余的,但难道因此否认“淘宝”和“双十一”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贡献吗?

  另一方面,影视剧的热播引发的剧中道具物品走红,还透露出积极的、正面的社会导向。观众和公众多喜欢的是影视剧正面人物,而正面人物手持的、穿戴的衣物往往走红。为何影视剧中的“间谍”、“汉奸”、“坏蛋”形象和物品道具难以走红?偏偏是“李达康”的水杯、候局长的西装走红?再有报道中提及的,在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带动下,国内春季赏桃花路线游客增长5倍;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定情物玉手镯、玉坠、宝石戒指等,都成了网友追捧的“信物”等等。不正是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被剧情“美”、剧中场景“美”,剧本“美”、剧中人物“美”与“美好”所吸引了吗?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每一次网络热风的背后必有社会根源,而每一次公众热情追剧消费的背后,必有公众和舆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中,高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腐败的零容忍,高度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决态度,高度体现出公众对于未来社会建设和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准确定位的,也是人心向背的所在。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饰演正面主角的演员们走红、被热捧,其身上的“穿戴”、手里或身边的物品被热销,相关纸质作品被卖到断货,不会出人意料。而这一现象恰恰从中看到公众对于这部影视剧表达内涵认同,也正是公众想表达的心声。(毕晓哲)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