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末下午,沿着天河公园翠微湖岸边行走,岸边数十米的坡道上,这样的对话并不难听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挂满资料的林间逡巡,交头接耳,为儿女或自己找对象,这颇为独特的老年人相亲角早已成为天河公园一道久负盛名的“风景线”。李伯已在天河公园“驻扎”相亲活动三年,每周末下午,他和妻子准时从番禺的家里出发,要一个多小时路程才到达。他们并非是最遥远的相亲者,一位71岁的老人,每周从金沙洲过来,要两个多小时。(3月8日《广州日报》)
“父母代子女相亲”已不是新闻。当下社会之所以会出现“婚恋难”现象,关键在于传统农耕文明下的婚恋观被瓦解后,基于西方自由恋爱观的新观念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暂未形成统一认知,婚恋观出现了断裂。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上最初应对这种状况的是婚介公司,彼时百合网、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的红红火火,以及《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的层出不穷,便是明证。但好景不长,婚恋网站的数据配对看似精准,实则显得机械和虚假,难以满足单身男女的需求且充满信任危机,至于相亲节目,收视率导向下,不时传递出来的荒谬的恋爱观、婚姻观,更似一场场秀。在此情形下, “父母代子女相亲”的新鲜出炉,起码信任问题得以大大的纾解。
“父母代子女相亲”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它与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存在本质区别。诚然,其中不乏有父母干涉子女婚姻的缘故,而父母们犹如市场买菜一般的代相亲形式,物质化、功利化的相亲标准,也显得特别滑稽和可笑。但是,父母们的心态往往不再那么封建,其中不再有强烈的道德绑架的意味。新闻中的李伯能够持续3年时间代女儿相亲,尊重女儿的选择,其实是当下父母心态变得开放的一个缩影。
子女们的心态亦是各种各样。当自己的信息和择偶标准被一一陈列开来,犹如市场柜台上的商品,一些年轻人难免心生抵触。可能更让一些年轻人抵触的是,本想不羁放纵爱自由,父母却逼着自己早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当然,也会有一些年轻人或出于工作没时间,或出于对婚姻的恐惧,或相信父母的判断,从而和父母达成一定的共识,让父母代相亲。
由此可见,社会转型期下的“父母代子女相亲”,其实是一个充满着价值冲突的婚恋物语,不管是对于老人还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显而易见,但一定程度上又知道从对峙走向和解、走向妥协。这种尴尬,只能说是时代发展不可避免的阵痛吧!新闻中的李伯说,“如果把婚姻看作唯一一个成功的标准那就错了。与其找一个不幸福的人生活,不如一个人过。”不管时代是如何的风起云涌、波云诡谲,“婚姻并非人生唯一”应该是所有为子女婚姻操碎了心的父母的基本共识,同时子女也应给捉急的父母多些宽容和理解。(刘孙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