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以来,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公众希望提前供暖的呼吁升温。就在日前北京第二轮气象会商结束,“暂不具备提前供暖条件,提前供暖可能性小”让广大民众大失所望的当口,一个消息却在今天“温暖”了北京。今天,全市供热大网开始正式点火试运行,11月13日全市提前供暖,比11月15日的供暖时间提前了两天。
虽然只是2天,仍未完全满足民众的心理预期,但在供暖规矩的束缚下,已然进步,实属不易。
“法定供暖期为11月15日至3月15日” 的规定40年纹丝不动。每年10月中旬天气已经很冷,但不会提前供暖,因为没到规定的供暖期;次年的供暖期一到3月15日就准时结束,因为供暖期已到。“天冷不多烧,天暖就不烧,不冷不热看着烧”,单就供暖单位的纪律和责任而言,可谓做到了极致的严明和敬业。
有人说,想想南方每年几亿人整个冬天都没暖气,你们不就迟几天,现在人就是矫情。说这种话的人,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当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冻成狗,你却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既然有人主张提前供暖,就说明他们所在地区确实需要供暖了。冻不着的人可以去一旁吃瓜去,但别吐瓜子玩。
中国面积广阔,中国领土南北纵跨49纬度,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度);最南端位于南海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每一天里都有春夏秋冬。复杂的气候,构成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卷。
40年间,气候有变化,社会经济状态有变化,供暖技术有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要求有变化,人民住房与供暖形式也有变化。但唯有所谓的“法定”或“标准”的供暖时间和标准没有变化。大家都知道,天气预报都未必能报准第二天的天气,40年前又怎么知道今年什么时候开始变冷?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制度背后,是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淡薄。如果我们真的做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 随着气候条件和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化,“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硬性规定是否也应变一变?规定固然需要科学论证,但绝不能脱离实践体验独立存在。
既然已经上升到需要有关部门集体会商的层面和高度,说明问题确实存在。既然已经注意到“汹涌”的民意,并将民意列入官方议程,就要落到实处。或许启动供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中牵扯的经济、技术等各种利益和关系甚大,须综合统筹,非我等普通民众所能知,但只要不是动其根本,因地制宜修订旧有规章制度,早一些为处于“困境”翘首期盼的民众送温暖,并不困难。听民意而不按民意落实,在掀起舆论波澜的同时,也难免会让自己陷入诟病的境地。北京此次提前2天的供暖,希望真的是听民意主动作为,而非民意推动之举。
为民是根本,制度更要与时俱进。一成不变的供暖期,该变变了!(王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