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天价彩礼”源于养老困境与青年发展困境

发稿时间:2016-10-31 10:0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山东老家的表哥来电话说:“我和你嫂子又进城干活去了。”表哥今年60岁,再干瓦工,身体能吃得消么?后来得知,两个儿子先后结婚,让本已过上小康生活的表哥,又欠下了一屁股债。(10月30日《人民日报》)

  不论是家用电器、摩托车等在婚后生活中具有使用价值的耐用消费品,还是通过彩礼对女方家庭进行经济补偿,抑或通过彩礼表达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和对美好婚姻的祝福,彩礼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手段,兼具实用功能和符号价值,并没有原罪。

  在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姑娘通过求学、打工等方式进入城市。性别结构的失衡,让农村男青年面临着巨大的婚姻压力;在“女性习惯往上找,男性习惯往下找”的择偶梯度效应的作用下,那些处于高端位置的女性和处于低端位置的男性都会存在着婚姻困境。

  城市“剩女”通常不会嫁给农村“剩男”,农村姑娘嫁给城市男青年却很常见;婚姻市场的扩大,让农村男青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那些缺乏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农村男性,不得不通过提高彩礼的方式来提升 “筹码”。彩礼的水涨船高,让一些农村家庭陷入了“娶不起”的婚姻困境,让部分年轻人的情感诉求无处安放,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有学者指出,婚姻缔结了一种财产继承和经济合作关系,既包括生儿育女,也包括养老。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也好,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功能分化也罢,生养了女儿的农村家庭指望通过彩礼一次性收回女儿的养育成本,甚至希望以此来为儿子将来娶媳妇积攒财力。“天价彩礼”看似不理性,实际上隐伏着农村家庭的理性选择。

  为什么那些读了大学、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农村姑娘,女方家庭往往不会索取“天价彩礼”?说到底,这些农村姑娘通过高等教育改变了命运,她们的未来是可预期的,女方家庭并不急于利益变现,甚至还会进行长远投资,在买房等问题上给予支持。那些留在乡村的姑娘出路单一化、人生定型化,女方家庭更倾向于索取高额彩礼。

  “天价彩礼”少了“礼”的味道,多了“利”的气息,这样的的名实分离,在本质上是情感商品化的极致演绎。为了帮助儿子娶媳妇,许多农民家庭不得不“举全家之力”甚至借外债;高龄农民工从事高强度、高危险系数的工作,只为了帮助儿子完成人生大事。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代际剥夺,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断裂。

  减少“天价彩礼”既需要破解农村老人养老困境,也需要给予农村年轻人更多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当农村男青年拥有更多过上“好日子”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吸引农村女青年,或许也能吸引城市女青年。(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