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儿女冷落父母”断裂的情感互动链条如何修复

发稿时间:2016-10-13 11:3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最近,你们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样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字《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文章作者龙建刚记录了自己的老友在国庆假期探望独生女儿,送去惊喜反遭女儿冷落的故事,引发了网友们的大讨论。(10月12日《扬子晚报》)

  父母兴高采烈地到学校探望女儿,却遭遇女儿的“爱理不理”;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差距,让这对父母产生了失落感和挫败感。“儿女冷落父母”犹如一面镜子,观照出许多家庭存在的一种尴尬的现实——由于代际差异,父母和子女对爱的理解与表达不同;由于情感互动缺失,父母与子女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与隔阂感。

  在道德话语体系里,“儿女冷落父母”很容易归咎于年轻人的自我、任性和情感冷漠。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许多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些家长并不缺乏对子女的爱与关心,却把对孩子物质生活和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只关心孩子的知识学习,却忽视他们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导致“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成为部分青少年的致命伤。

  对待同一事件,父母和子女难免会存在着价值分歧。在中国人的人格建构模式里,父母关爱子女不仅是一种情感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责任。在社会流动迅速的当下,子女到外地求学、工作,不少父母期盼更多地了解子女的生活状态;学会使用微信也好,不远千里去探望儿女也罢,父母渴望与子女有更多的交集。

  对于从小被身不由己地裹挟在应试教育流水线的子女来说,大学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发现自我的平台。尽管在经济上尚未实现自食其力,许多大学生却尝试着在一些事情上自力更生。“儿女冷落父母”说到底,是以家庭观念为核心的“父母心”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权力自由说”的冲突。

  父母悄悄到学校探望女儿,原本是想给孩子带来“惊喜”,却被女儿看成了“惊扰”。良善的初衷,为何遭遇女儿的“不领情”、“不买账”?作为成年人,女儿也有自己的假期安排,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父母在没有前期沟通的情形下突然到访,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不速之客”。

  “儿女冷落父母”没有必要标签化甚至妖魔化,它只是父母与子女情感互动的链条断裂的产物。情感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父母与子女都需要提升对爱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互动才会更有品质;只有让父母明白儿女“在想什么”,子女懂得父母“需要什么”,“儿女冷落父母”的尴尬才会少一些。(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