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3-1逆转塞尔维亚队获得冠军,时隔12年再获金牌。一时间,举国欢庆,海内沸腾。国人为之振奋的,不仅是金牌榜上又多了一道中国印迹,更有在这个夏天,再一次见证了女排精神在赛场上的“横刀立马”,也重温了女排精神从岁月中走来的激情燃烧。
女排精神是什么,这个内涵丰富的问题,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回答。国家体育总局刘鹏说“中国女排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中国体育的当家人,他的话语着眼于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高度上。而作为中国女排此刻的“教母”,郎平则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看惯了排球赛场上扣杀、拦网、扑救,阅尽千帆的郎平心如止水。但,此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实在是险象环生,几乎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越是困难,越是要永不放弃,保持团队精神”。而扛起中国女排砥砺前行的,正是郎平身后的惠若琪、朱婷、袁心玥、龚翔宇们。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青年军”,让女排精神唱响青春之歌,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年轻力量。她们是亿万中国青年的榜样。
女排的青春之歌,唱的是无私奉献。当人们对这届年轻的中国女排顶礼膜拜时,却不能遗忘背后一个叫曾春蕾的名字。曾春蕾去年还以中国女排队长身份在日本捧起世界杯冠军奖杯。里约奥运,当打之年的她,要把位置让于状态更好的小将龚翔宇。曾经的功勋,毫无怨言,一切以全队利益出发。这种无私,让人崇敬!这种奉献,也是敢为!成功,并非是要把自己单独写大,而是让更多人拥有出彩的机会,把集体放到最大化。女排精神的这种启迪,对于肩负改革前行、背负民众福祉的年轻人来说,当“心有戚戚然”。
女排的青春之歌,唱的是团结协作。郎平说“我们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但通过作风,团队的弥补,我们在比赛里‘画了一个圆’。”这种语境,出发点在于技术,其实落脚点更在于精神。众人划桨开大船,远比一支竹篙浪迹江湖要好。习近平总书记就说到,“那些‘孤家寡人’、包打天下的‘超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靠大家帮衬,工作才能做好。”对于青年来说,个性表达固然重要,但要谋事业、搏成就、做工作,都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即便你能够成为中国女排的重炮手朱婷,但少了二传、接应,就只能孤掌难鸣。这种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不仅在体育竞技上彰显,更在人生道路上立见。
女排的青春之歌,唱的是艰苦创业。中国女排的荣耀,从来就不是与生俱来的。之前,曾在大赛中惨败给泰国和韩国等二三流队伍,也曾遭遇多次换帅的风波。但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地中,抱着“不抛弃,也不放弃”的精神,艰苦创业,一路走来,最终成就自己。想起,当初女排五连冠之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爬坡迈坎之际。那个时代的人,以中国女排的艰苦创业精神勉励自己,鼓舞自己,以艰苦创业,见证和推动了中国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在“两个一百年”的关键时刻,在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青年们更要以女排精神作为标杆,用努力践行女排精神的座右铭,让自己成为下一个“见证奇迹的人”。
女排的青春之歌,唱的是自强不息。本届里约奥运会,原本小组第四出线的中国女排,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毅然上路,她们自强不息,锲而不舍,淘汰赛首场就“爆冷”淘汰东道主巴西队,之后连克强敌,最终登顶。自助者天助,这不仅体现在排球场上,对于外界压力尚且敏感的年轻人,颇具借鉴意义。不管是创业的道路,亦或是工作的岗位,总不会一帆风顺。一两次胜利之后的三四次失败,都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万不可就此“自废武功”,当以自强不息来武装自己,才能获得最强大的内心,才能在工作和事业中收获中国女排式的成功。
青年人生,可以不用把“第一”“金牌”做底色,但精神却不可缺之。用中国女排的精神来唱响自己的青年之歌,不啻为人生得失与沉浮之间的定海神针。这种“他山之石”,足可攻玉。(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