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关注6000头猪的命运本质是关注人的命运

发稿时间:2016-07-06 10:0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安徽省舒城县一养殖场内,6000多头生猪已浸泡在洪水中近20小时,面临着安全风险。目前,生猪有救了,安徽省西商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的救援组已赶到猪场,正调用铲车等救援工具将生猪妥善运送出去。(7月5日 中安在线)

  当许多市民将城市内涝调侃成在城市里“看海”的时候,一些人却已经饱受洪灾之痛。在洪水面前,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生态。在洪灾中,有不少家庭遭受了财产损失,也有一些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我们的价值排序中,关注洪灾中老百姓以及他们的命运,始终处于第一位。

  在所有关于洪灾的新闻报道中,6000头猪意外地“抢头条”。从已无生存希望、饲养员与猪诀别到剧情反转、生猪有救了,人们关注这6000头猪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能否迅速地摆脱困境?

  对于企业来说,6000头猪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财产;面对被困洪水中的生猪,和这家养殖场有利益关联的救援组,显然拿出了“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在7月5日凌晨5点赶到了养猪场。这里面,固然也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受到利益的驱动。 尽管最终的救援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救援力量的迅速抵达,却给这6000头猪带去了生的希望。

  现实往往比文学更复杂、更残酷,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刻。“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这里,不悲不喜”,这样的抒情,在洪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救援力量的来或者不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得到守卫。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像这6000头猪一样,找得到救援的通道。

  也许有人会问,公共部门为何不去救援这6000头猪?公共的急救资源具有稀缺性,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家实力雄厚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自我救赎”,那些缺乏社会资本的普通民众只能将“希望的稻草”寄托在公共部门身上。尽管6000头猪价值不菲,但与人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人们自然会进行衡量与判断。

  在无情的洪灾面前,公共部门最应该做的,就是那些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不愿意做或者难以做到的事情。企业能拯救6000头猪自然是好事一桩,如果拯救不了也是无奈之举。6000头生猪“从死到生”的逆转,根源于企业救援力量高效率地抵达;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如果也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公共救援,每个人才会拥有足够的体面和安全感。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考验着公共部门的责任和担当,说到底,人们关注6000头猪的命运,其实是在关注人自身的命运。(杨朝清)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