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儿童福利保障也要讲究“木桶理论”

发稿时间:2016-06-01 10:0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日前发布了《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有10个省份超过1万美元,但是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护型现代儿童福利体系。(5月31日《中国青年报》)

  这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选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发布,自有其深意:要为小朋友谋福利。小朋友们应享受的福利,包括生活保障津贴、社区托幼服务、早期教育培训、优质教育资源、儿童医疗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每提及这些,各地相关部门都会抛出一连串数据,以示“做得很好了”,但需要加强和努力的地方则更值得我们关注。在我看来,要让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发展进入儿童保护新阶段,就要追求“看得见,摸得着”。

  要广义的儿童福利,更要狭义的儿童福利。广义的儿童福利,是针对全体儿童的保护措施和福利服务,强调社会公平,具有普适性。而狭义的儿童福利则面向特定对象,诸如流浪儿童、孤残儿童、被遗弃儿童、被虐待儿童、家庭破碎儿童、行为偏差儿童等而提供的救助、保护、矫治。普适性儿童福利要建立,特殊性儿童福利更要落到实处。近年来,“袁厉害事件”、“南京饿死女童案”、“毕节留守儿童自杀”等恶性事件,不断冲击公众的敏感神经,就说明狭义的儿童福利还是一块短板,让人觉得现在的儿童福利政策仍是一些粗线条,没多少干货与实惠。

  仅拿儿童大病救助福利来说,在不少时候它都存在严重缺位,不少家庭不得不通过网络众筹,或慈善组织来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近几年发生的“父亲扮女人卖卫生巾救女”“父亲售卖10年劳动力筹钱救子”“父亲充当人肉沙包挣钱救儿”等案例,则是一种让人心酸的自谋生路,在让我们深受感动之余,也不由得产生一种深深的追问:如何让患了大病的儿童能及时得到救助?该如何减少贫困儿童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要做好城市儿童福利保障,更要做好乡村儿童福利保障。城市儿童由于身处城市,受到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媒体的关注度高,且身处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大病救助、还是生活与人身权利保障等,容易处于舆论中心,本应享受的福利也容易实现。而乡村儿童身在草野,且呈现散居状态,最容易忽略在儿童福利保障范围之外。特别是那些流落在学校之外的乡村儿童。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他们留给我们的“最悲伤作文”,也可能出现诸多留守儿童自杀、性侵女童等伤心事件。

  要保护好儿童群体,更要保护好每一个个体。在总结儿童福利成绩时,每个地方几乎都会拿出一堆百分比之类的数据,表示救助了多少儿童,建立了多少支队伍,保障了多少人的权利。但事实上,对于儿童而言,“每个人都不应该是一座孤岛”,我们要既关注群体,更关注一个一个的儿童,做到精准关爱儿童个体,为儿童提供更为精确的福利保障。一个个体出了问题,足以影响公众对整个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评判。

  著名的“木桶定律”说,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狭义的儿童福利建设、乡村儿童福利保障、精准关爱每一个儿童个体,这些工作,就相当于儿童福利制度中的那块短板,任何一个短板出了问题,足以影响公众对整个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评判。当这些短板得以弥补,儿童福利就容易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何勇海)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