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放生池成“死亡池”是放生仪式的献祭

发稿时间:2016-06-01 10: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因乌龟太多,加上气温升高池水缺氧,青岛湛山寺放生池内出现了乌龟沿着池沿“叠罗汉”的一幕,放生池也一度被质疑变成“死亡池”。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为了放生而放生,甚至过度放生,湛山寺放生池里的龟鱼等生物超过饱和状态。(5月31日《齐鲁晚报》) 

  乌龟叠罗汉,金鱼密如麻。显然,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动物栖息。若继续放生,就等于直接杀生。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即使放生池的管理者挂出,“因放生池水域所限,鱼类已饱和,如再继续放生,有可能达不到放生效果,敬请另选别处”的牌子,拒绝继续放生。可这依然挡不住公众的放生热情,依然有人偷偷跑来放生。

  公众何以放生成瘾?追求行善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恐怕是,想在放生的仪式中找到成就感。千百条生命,从餐座上得到解放,告别囚笼重获自由,这是一种造物主般的体验。而这样的成就感,在竞争激烈、“宫心”频发的现实社会无疑是稀缺的。因此,许多人即使不是善男信女,也对放生趋之若鹜。而至于,具体放了些什么,放生后能不能活,会不会影响环境,却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于是,我们经常看到,野蛮放生时有发生。甚至,有人将毒蛇、狐狸、老鼠,抛到野外,不仅破坏环境,还影响附近民众的安全。比如有人在广州市从化鳌头一农村,放生上千只老鼠;在深圳某公园竹林疯狂放生眼镜蛇,在滇池中放生牛蛙、食人鱼等与环境不兼容物种。可见,放生池成“死亡池”,并不是孤例,而只是现实中“仪式感放生”的一个献祭。

  那么,如何根治部分人的“仪式感放生”呢?首先,需要校正公众的放生理念。相关部门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公众明白:放生的根本目的是让动物重获自由,让环境更加和谐;放生者的获得感,不是来自于放生仪式,而是动物回归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成就感。假若,放生变杀生,那么放生就是生命的献祭,只有杀虐。进而,让公众在潜移默化间放弃野蛮放生。

  更重要的是,要让放生惩罚硬起来。野蛮放生屡禁不止,重要原因是许多人明知故犯。明知放生毒蛇是在祸害环境,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放生池已经“过载”,还以各种借口违规。而整治这种知错犯错,就需要“放生惩罚”硬起来。试想,若抓住一次严惩一次,野蛮放生还会如现在这样野蛮么?

  事实上,放生惩罚并不是没有法律撑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需要将野生动物放生于野外的,放生单位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于擅自放生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依法及时制止,责成其消除影响,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法律制裁。”因此,目前而言相关部门要做的就是,从严惩处、从重处罚,打醒那些在放生仪式中陶醉的人。(薛家明)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