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招聘变培训”拷问“求职贷”监管

发稿时间:2016-04-21 10: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贷款参加培训,培训后可高薪就业。”如今再看到类似信息,24岁的小君苦笑不已。本想觅得“好饭碗”,却不料不仅工作没着落,还因参加“培训”贷了款,要每个月定期还900元。近年来,由于高校毕业生增多等因素,不少企业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心切、对现实复杂性认识不足的特点,以高薪诱惑学生,让学生接受“岗前培训”,而“培训费”则是通过信贷公司借款。(4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先有“校园贷”暗流涌动,“绑架”与“套牢”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后又有“求职贷”让大学毕业生还未入职就被盘剥,未就业就已背负一身沉重债务,甚至陷入就业陷阱——按期完成“培训”仍不被留用。这让人不由得想问:出现这些怪象,到底是如今的大学生智商太低,对现实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还是现在的社会太乱,一些企业的利欲太重?要我看,原因恐怕是后者。

  像新闻报道中提到的小君,是在郑州会展中心参加一场大型招聘会时,被郑州一家正规公司以“3年内平均年薪5万~10万元,3年至5年平均年薪10万~20万元,享受国家各项保险福利待遇”的诱人条件招去的。在这样的正规公司、正规的招聘场合,大学毕业生哪里会想到,这会是一场变相的虚假招聘?或者说,他们怎么会想到,招聘企业原来是一家高端人才培养服务机构,应聘工作会变成贷款培训?

  如此“假招聘、真培训”,招聘企业明显是出于捞取利益——与贷款公司联合赚取求职者的培训费。对类似带有欺诈性质的招聘,大学毕业生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相关部门也应该出面打击,以净化招聘市场。招聘会组织方、招聘信息发布平台也有责任加强审核,一旦出现“高薪招聘是假,高价招生是真”,也应该为没尽到最基本的审核义务,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另一关键问题是,用于“求职贷”到底合不合法,是否该受到相关机构的制约与规范?虽然“假招聘、真培训”不能完全等同于“假招聘、真骗钱”,但“求职贷”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像其他“校园贷”一样关系到校园金融生态是否健康。像小君的“求职贷”,24个月共需还款15796.65元,年利率超过23.7%,贷款公司显然是在以盘剥学生的方式,为自己牟取高额利润,监管不可视而不见。

  在此不得不提醒大学毕业生:觅得一个“好饭碗”除了要有高智商,还得有高情商,有高智商不一定有高情商,智商高、情商低也是堪忧的;在找工作时一定要多长个心眼,遇到“高薪招聘”等诱惑,遇到未入职就要交钱进行“岗前培训”等各类提前收费行为,即使求职再有多么心切,也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免得掉进“求职贷”的陷阱,求职不成还要月月还债。(何勇海)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