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备受关注,昨天,去年抽检出现不合格产品的奶粉企业中,17家企业经过国家食药监总局审计后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其中,作为首家羊奶粉上市公司,去年曾数次上黑榜的陕西红星美羚再次被通报批评,其出厂的产品未做相关检测,完全违背了国家要求批批检测才能出厂的要求。(2月28日《京华时报》)
正如我们曾经历的那样,这并非是第一起奶粉生产安全事故。但与以往稍显不同的是,此次被审计的奶企其实早在去年就被通报批评过,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这些企业不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整改,反倒我行我素,将这些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年,不知道他们这狂妄自大的戾气到底从何而来?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巨大的利益驱使使得奶企放弃食品安全的底线而一错再错。”如果坊间这样的言论尚还可以为企业“自圆其说”外,那么,这个过程中职能部门体现出来的失责与渎职,则必须给民众一个交代了。
常识早已告诉我们,如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监管部门的作用无可替代。而若从奶企生产呈现出来的问题回看监管的失责之处的话,其大抵有以下两方面的表现:一是监管不到位;二是监管者发现问题后,相关执法手段却没有呈现出来。就这次食药监总局审计出的问题企业来看,职能部门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这两方面的。试想,这些去年就在黑名单上的企业,如果监管的触角能够时时“光顾”,并在发现问题后提出严厉的整改措施的话,或许,他们的做法也不会像今天这般此肆无忌惮。
可能在一些地方监管者看来,企业的效益是拉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故而在对其管理上,也更倾向于纵容和偏袒。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维,地方的发展要靠企业拉动这没有错,但地方对企业的依赖绝不能异化成对其错误的视而不见,也更不能拿着民众的生命安全去作这样的交换。如果监管者连这样的常识都没有,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只可能结出两败俱伤的恶之果。
可以预见的是,在媒体的报道下,这些重上黑名单的奶企,其违法行为一定会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得到整治,相关责任人也一定会受到应有的处罚。但这远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点,那些渎职的监管、那些对奶企问题视而不见的相关部门,也必须同样受到追责。因为只有这样,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教训才会被记住,那些渎职的监管才可能在这样的问责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否则,保障食品安全永远都只是一句空话,民众今天所受的伤也仅是噩梦的开端。(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