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推行绿色生态葬也要让利于民

发稿时间:2016-04-04 07:5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临近清明,殡葬话题热度随之升温,与往年有所不同,生态安葬成了今年各方热议的焦点。据北京市民政局披露,北京将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到2020年力争树葬、海葬等生态化安葬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上海日前则推出新式葬法,将骨灰制成宝石,家属可当饰品随身携带,这一时间引发热议。(4月2日人民网)

  推进绿色生态殡葬,是殡葬改革的一种趋势,既体现生态文明,又助推了社会文明。但从现实看,设计和实际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据报道,绍兴市柯桥区推行“生态葬”已有多年,但截至目前为止,仅有一例“海葬”。2012年以来,除了这一例海葬,树葬、花葬的数量也很少,而每年将骨灰放置在安息堂的人数,也仅占全区死亡人口数量的5%。

  树葬、海葬都是这个水平,那么将骨灰制成宝石会受欢迎吗?据了解,骨灰高温燃烧、高压致密后,可自然凝结为球体生命晶石,这无损其完整性。但网上就有不同声音。有网友说,将骨灰制成宝石听起来不错,但细分析还是不好接受,这岂不是拿逝者当玩物吗?显然,还没有把骨灰制成宝石看作一种殡葬方式,而当成了工艺品。究其根源,还是“入土为安”观念根深蒂固,一时接受不了生命晶石的新式葬法。

  习俗很难改变,尤其是“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延续千年,早已在部分国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要一朝改变,谈何容易!据笔者了解,人们不接受新式葬法,主要是怕担上不孝之名,一时思想还转不过弯来。比如,骨灰制宝石,是以技术化方式扩展了生态葬的选项。在国外,将逝者骨灰放在智能化管理的水晶盒里,逝者家属可通过刷智能卡点亮亲属专属的水晶盒,表达祭奠缅怀。既节省墓地又环保,同时智能化祭奠也同样会达到缅怀的目的,应该是生态葬中的最优选择。但也要看到,这项新式葬法为什么在上海推出而不是其他中小城市,这有一个市民思想开放程度、心理基础的问题。

  移风易俗,需要考虑心理基础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下功夫进行教育引导,促进国人抛弃旧有思维,看到生态文明新式葬法的趋势,崇尚科学,崇尚文明,逐步引导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一方面也要允许民众对新式葬法暂时有不同看法和想法,多用典型引路去引导,而不能以行政手段强制,让民众在慢慢消化中去接受。在推行新式葬法过程中,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文明殡葬、文明祭祀,除了观念外,也要考虑百姓承受能力,起码新替代品应该成本低、用得起,不让群众花“冤枉”钱。比如,南京市就出台了生态葬奖补办法,提出凡在经营性公墓实行不留灰、不立碑生态葬的逝者,免除实施生态葬所需落葬服务费用,同时在墓园内指定位置免费镌刻逝者姓名作为纪念。

  推进节地生态葬,需要多方施策,多措并举,多在入情入理的引导方式上下功夫。作为政府部门不仅要进行节地生态葬的设计,还要着眼于实施上的可操作性。其道理明摆着,生态葬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那么政府应该给予更大的政策优惠,让利于民,以吸引更多民众选择生态葬。通过政策优惠和强化服务来引导民众思想,让更多人能以更平和的心态接受生态葬,这既合情又合理,体现决策智慧。(董宏达)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