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6月1日是2015年高考前最后一个“农历十五”。为了在当天凌晨抢到最后一个“农历十五”的头炷香,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争相涌入了一个不足百米的狭窄巷子里抢拜“神树”,结果差点引发火灾。(6月2日《北京晨报》)
某种意义上而言,由于毛坦厂中学的名声在外,每到高考季总会有些与高考有关的新闻素材涌现。作为“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的成绩卓然,单就其向高校输送的人才数量和质量来看,该中学备受瞩目自在情理之中。如今,一棵柳树被神化为灵物,被考生家长当作心灵寄托的归宿,从层面也反映出了,高考之前的环境该有多么逼仄。
祈福诉愿,无可厚非,内心深处具有灵物崇拜情节,也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表现。烧香跪拜的举止面前,我们并不该过度指责考生的父母,将高考成绩诉诸于天命,其实也是无奈中的一种“理想的选择”。毕竟,高考临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希望被压力所折磨,要想找到一条合适的压力宣泄渠道,似乎成为了奢望。
虽然,如今很多人都在强调,高考不再是走向成功的唯一一座独木桥。但是,立足于现实考量,除却高考之外,却鲜有其他更为便捷的成才渠道。揆诸不同领域中的成功人士,名校、高学历等无疑就是一种资本,唯有依仗于高考这块敲门砖,才能更加趋近于成功的理想。高考的意义和价值,决定了其在考生父母心中具有千钧之重,当高考一步步逼近,在逼仄的环境中,考生的父母又如何坐得住呢?
考生成绩优劣,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父母自然只能旁观,即便内心焦虑,又能如何?无奈之下,明知烧香无用,却又要寻找心灵的自我宽慰,迷信心态中并不缺乏理智清醒的认识。不过,在国人心中存在已久的信仰理念下,对于决定儿女命运的高考来说,父母们必然更趋向于“讨得好彩头”式的自我释压。家长抢拜“神树”,表面上是一种世俗、愚昧的心态,而本质上却是考生父母精神层面的“救赎”。
高考指日可待,家长们敏感的神经已经崩到极限。尽管,高考的战火还未燃起,但已经“山雨欲来”,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高考成绩如何,主动权掌握在考生手中,但沉甸甸的希望面前,考生们的家长必然需要排遣内心的那份烦躁,半夜抢头香也就成为了必然。从这个方面而言,在逼仄的环境中,父母们找到一个宽慰自我的方式,用“神树”来纾解内心的焦虑感,颇为值得同情。
高考在即,应给考生提供一个轻松安适的环境,而不能人为制造压力。或许,人生大考面前,能够保持淡定的毕竟是少数。不过,烧香祈福的举动下,家长们还是应该多点理智,尽力稳住阵脚,不要因此而影响考生的备考心态。(刘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