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朱镕基在中央一次反腐败会议上,铿锵有力的发言让人感到振聋发聩: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老虎后打狼,对老虎决不故息手软;我这里准备了100口棺材,99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无非是一个同归于尽,却换来国家长治稳定发展和老百姓对我们事业的信心。他义无反顾,斩钉截铁的决心和大刀阔斧的行动,使腐败分子无处藏身,硕鼠巨贪一一现了原形。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曾经先后在多个场合向官员推荐西安碑林刻录的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镕基说他从小就会背诵这段箴言,他希望每个官员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段官箴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曾成为历史先贤的为官准则。朱镕基总理反复推荐这则官箴,自儆儆人,成为廉政教育的格言警句。
任职期间,朱镕基经常呵斥“奢侈”干部,比如当时有的官员月薪不过千元却名烟不离身,被朱镕基逮着了,就是一顿教训。本来中国官员检查工作吃吃喝喝,也是常见的事了,可在朱镕基眼里,似乎就是容不了这些。哪怕是在可以归类于人情交际的题词赠字上,朱镕基也不太习惯于那些礼来礼往热热乎乎的套路,相对于某些领导人的处处留言频频题字,朱镕基的墨迹难求,成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掌故了,不管是在官方机构,还是在民间场合。就是在他的母校包括他就读的初中、高中、大学都很难看到他只言片语的题词。但这位视诚信为生命的总理,却连续3次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