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莫让大学生村官成为临时的职业选择

章正

发稿时间:2014-04-21 07:5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4月19日,1.7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进分布全国的576个考场参加笔试,争夺1319个江苏大学生村官岗位。与往年相比,大学生村官热度不退,总报名人数达选聘计划的18.9倍,部分岗位达百里挑一,火热程度甚至超过公考。(2014年4月20日新华日报)

  随着就业季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今年江苏大学生村官考试,由于扬州市邗江区、常州市武进区村委会岗位考录比分别达到了105:1和103:1,火热程度丝毫不逊于公务员考试,颠覆了传统对大学生村官报考热度不高的认识。这是人们第一个没想到的。

  与往年相比,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报考自己的家乡,2013年有77%的考生报考自己家乡岗位。今年,江苏省省内资源有15502人,其中14020人报考自己家乡岗位,占报考人数的82.4%。大学生对大城市较为向往,可是,大部分考生选择自己的家乡,且比例如此之高。这是人们第二个没想到的。

  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随着村官制度的完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更强,因此许多大学生报考村官,甚至100多个人争抢1个岗位,也就不足为奇。加之,“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们,面对诸多可能的就业选择,他们对待就业也更为理性。身边就有毕业生认为,没必要紧盯着“北上广”的就业机会不放,家乡的广阔天地也能够大有作为。

  但是,面对大学生村官考试的热,舆论鼓励的同时,也不妨多一些“冷思考”。通过考试,确实能够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人才。但是,考试只是大学生做好村官知识储备的一方面考察。对于他们的职业路径选择,通过考试只是第一步,刚刚迈进门槛。可是,他们思想上果真准备好了吗?

  笔者有一位同学,去偏远农村调研,由于本身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在调研的过程中,极少上厕所,原因在于难以适应农村简陋的“旱厕”。这样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可能不具备代表性。但是能说明大学生村官进入基层一定会遇到一些没有面对的困难,思想上一定要有足够的准备。

  有调查显示,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四川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思想准备不足。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正是广大农村所亟需的,因而成为“香饽饽”,但在他们进入农村之前,不妨先让他们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一方面,在大学中,学校应多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活动,通过名俗研究、社会调查和报告写作。在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让大学生对农村生活有一个基础性认识。当然,这只是前期准备,大学生进入村官的角色后,国家、省与市县要积极组织村官培训,加强其在面向农村工作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农机知识、涉农法律、国家农村政策等课程;也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公文写作、计算机软件应用、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培训课程。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报考大学生村官的毕业生,切勿将村官作为临时就业的选择。而要勇于面对农村的困难,将其作为事业的选择,在基层一步一步做起。踏实肯干,才有更多机会实现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 (章正)

责任编辑:张晓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