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别让精准扶贫堵在“最后一公里”

发稿时间:2016-12-14 15:01:00 来源: 河北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为有效惩治和预防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从今年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开展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今年共查办扶贫职务犯罪1623人“最后一公里”发案突出。(12月14日 新华网)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打通“最后一公里”,不仅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所在。如果脱贫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就会出现“肠梗阻”、“末梢堵塞”。

  毋庸置疑,当扶贫开发堵在了“最后一公里”、卡在了“末梢神经”,即便上面提的口号再响亮、给的政策再理想,台下鼓的掌声再热烈,对于基层群众来说也是“白搭”。扶贫工作“末梢坏死”,不仅令本应扎扎实实的扶贫开发“一脚踏空”,也折损了政府的公信力。如此这般,何谈让人民群众感受减贫成效,何谈让人民群众满意!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扶贫工作是贯通上下的,正常情况应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自上而下、上下联动。倘若堵在了“最后一公里”,卡在了“神经末梢”,贫困地区“年年扶贫年年穷”,脱贫奔康就会沦为空谈。

  因此要想能防止“末梢坏死”,让每一根“神经末梢”都疏通。一方面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像拧螺丝那样把扶贫工作一层一层地往下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向“短板”聚力,打通关节、疏通堵点,将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让扶贫项目更“接地气”,让各项扶贫政策都能落地生根,确保每个落实环节不卡壳、不截留、见实效。另一方面必须把扶贫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实际,精准确定扶贫主攻方向和内容,实行一乡一策、一村一策,一户一个脱贫计划,提高扶贫成效。

  当然,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在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还是要充分履行监督执纪职能,主动服从服务于扶贫开发大局。纪检监察、审计、扶贫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执纪,有案必查,有错必纠,严厉问责,让扶贫资金通上“高压电”,真正成为一条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不能乱碰的高压线。如此,精准扶贫才不会堵在“最后一公里”。(叶志超)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