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体制内优势渐失”体现社会进步

发稿时间:2015-09-15 09:30: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现代社会是保障与约束相对应、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社会,如果说体制内的“铁饭碗”代表着工作稳定、压力较小、风险较低,体制内从业者自然应当承担待遇稍低、约束较严、受限较多等“损失”,这对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业者都是公平的。

  长期以来,体制内就业牢牢地与“稳定”联系在一起,这也成为众多年轻人竞相追求一份体制内工作的原因。然而近些年来,就业环境向着宽松、自由、多元的方向发展,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的区别似乎正在逐渐变小。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两家网站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4.0%的受访者认为现在体制内的种种优势与以前相比明显削弱,58.0%的受访者认为部分削弱,13.7%的受访者认为不再有优势。

  体制内和体制外向来是求职者择业时的重要参照,也是社会对个人职业、地位进行评价的一个现实标准。但上述调查显示,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的区别正在逐步变小,甚至有13.7%的受访者认为,体制内就业不再有任何优势可言。客观地看,体制内外差距缩小、体制内优势逐渐变小并不是坏事,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潮流,又顺应了现代社会治理改革的需要。

  体制内优势主要凸显于计划经济时代。当时,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动不畅,就业岗位稀少,物资供应奇缺,很多物资都要凭票供应,体制内人员既可以靠稳定的职业获取稳定的收入,又可以享受定量的物资供应,相对于农民及其他行业人员,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逐渐发展,停薪留职下海创业成了不少体制内人员的选择,这从侧面证明体制内优势呈现下降趋势。这种进步意味着,市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趋强,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开始减淡,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才的价值应该通过市场和竞争来实现,这无疑能够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激发社会的潜力和活力。

  在经济高速发展,新兴行业蓬勃生辉,国家鼓励创业的当下,体制内优势自然会进一步消解。同时还要看到,体制内优势的削弱,既有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反腐倡廉的效果。在法律不健全,权力监督存在空白的时期,体制内人员虽然享受着低工资,但却有着隐性福利,弥补了工资低的缺陷。而且,管理的松懈也让部分偷懒耍滑者有机可乘,上班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炒股、玩游戏、旷工外出乃至从事兼职等屡见不鲜,等于变相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时工资。尤其不容忽视的是,权力等于资源,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利益勾兑、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事实上提升了体制内优势。一旦从严治吏形成常态,权力被彻底关进笼子里,体制内的优势恐怕将进一步消失。

  体制内就业与体制外就业的隔阂与差异,原本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正常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体制内与体制外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异,在成熟的社会治理模式下,不管是体制内从业者还是体制外从业者,均是人人平等的劳动者,前者依法行政,为社会提供服务和监管,后者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并享受政府服务。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从“双轨制”并轨合一,体制外从业者能够享受更多社会保险和福利,体制内外的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某些领域甚至出现“倒挂”也不是没有可能。现代社会也是保障与约束相对应、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社会,一个人不能总是“好处占尽、毫发无损”,如果说体制内的“铁饭碗”代表着工作稳定、压力较小、风险较低,体制内从业者自然应当承担待遇稍低、约束较严、受限较多等“损失”,这对体制内和体制外从业者都是公平的。

  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缩小乃至趋于平等,正是现代社会治理趋于完善、成熟的必然结果。体制内优势逐渐消失,社会和市场的空间不断开放,有利于促进不同行业间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进而推动社会治理趋向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