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志愿服务变“交易”是进步还是退步?

中青网评

发稿时间:2015-12-04 10:3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蒋妥

  当公益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渗透于全社会时,人们将关注目标转移到了如何让志愿服务实现自身造血,永续发展上。如今,社会企业、慈善组织、热心人士已然成为公益造血干细胞。就在昨天,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交流大会在重庆落幕,会中组织、企业、个人入场谈赞助成为大会亮点。最终,有配套资金的项目达到3855个,占总项目数达70%。去年的广州志愿交流会,项目签约金额共计3784万元。

  然而,公益项目与企业签约、企业介入公益事业,这种形式上商业化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有人斥责,志愿服务本该是种无私且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奉献,不应涉及利益牵绊。也有人辩驳:企业介入公益、提供资金也无可厚非。如此,志愿服务变“交易”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志愿服务始于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强调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前提下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由于志愿服务本身的特殊性,如果掺杂了金钱元素,必然不再单纯。如此,不宜在志愿服务中引入商业、金钱等元素不容商榷。

  但是,志愿服务的规模化、长远化发展是必然,商业投入又显得十分必要。想要让志愿服务之花遍地开,必须让更多的社会个体参与进来。实事求是地说,全民志愿服务化仍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提到,“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人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物质需求,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再为别人发光发热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毕竟谁都不能空有一腔热血,而饿着肚子,带着笑脸、不求回报地为他人无私奉献,正如我们不能苛求社会中所有人都是圣人。我们身处和平时代,共同幸福才是目标,救助他人而伤己的行为并无智慧可言。对志愿服务而言,添些商业产业化元素可以促进就业岗位的设置,大大缓解社会压力,而志愿服务的产业化对其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单纯判断志愿服务变“交易”是进步还是退步是个大难题,解读也不能陷入非黑即白。正如人们所忧虑的,加入商业化元素的志愿服务中也滋生出了很多黑暗利益。有些基金会不排除是洗钱通道,借助公益投资,谋取私人暴利;有些志愿者纯粹为了报酬而参加志愿服务;还可能出现社会极端组织借志愿服务外衣来做恶事。这些都是以公益之名,行利己之事。

  要保障志愿服务不在商业化影响下走歪路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志愿服务事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志愿服务从业人数约占美国就业人口的10%,所拥有的资产价值大约数万亿美元。促进和保障美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已经形成的一整套良性制度,在这套制度中,政府对志愿服务的依法管理、监督与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

  美国在保障志愿服务方面的相关措施为中国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中国也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现行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上进一步深化完善,既要监管规范,也要形成保障。如严把关志愿服务团体的建立、加大志愿服务资金审计力度、监管力度。对于社会团体和企业的加入,明确企业权责、志愿者权利义务,同时,保障志愿者生命安全。只有建立一套合理机制,政府形成有效的监管,才能让志愿服务健康长久运营,驱动社会志愿服务常态化,在全社会大兴志愿服务之风。

  志愿服务精神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加点商业化或许短期内会带来不适,但是对整个志愿者服务事业而言,一个更加规范、更具规模的未来,已不远矣。(蒋妥)

责任编辑:杨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