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乌镇峰会专家谈】互联网是世界经济复苏关键

发稿时间:2015-12-14 09:4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当下世界经济亟待复苏,互联网是能否实现复苏的关键。

  去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以来,中国互联网经济持续高歌猛进。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引擎和助推中国当前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地方政府纷纷启动和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专项行动,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美,会见中美两国互联网商界顶级大咖的一张“价值三万亿美元”的合照被网络疯转。2015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交易额增长惊人,阿里天猫破900亿元。

  纵观海外,德国工业4.0战略、数字议程(2014-2017),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英国全球领军者计划、欧盟科研创新计划“地平线2020”、韩国2014信息通信广播技术振兴规划等,无一不将互联网技术研发和互联网经济发展作为核心内容。

  互联网经济创新是由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等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运行条件、机制、结果均具有不确定性。表现为,在短期微观层面,无法准确预测什么主体、在什么领域、创新出什么产品或服务。但是在长期宏观层面,创新又有一定规律。

  创新主体不确定,但大多是年轻的民营企业家。互联网进入我国20年来,创新企业层出不穷,一些企业的增长率惊人,但能活过3年的比例很低。去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工信部信息中心联合评选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且八成创始人创业时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由《华尔街日报》评选2014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互联网公司,其创始人创业时几乎全部在20岁至40岁之间。创业初期不少人属于草根阶层。

  创新领域不确定,但主流是跨界创新。互联网创新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每个地方都可能“开花结果”。而且,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还能够孕育既非互联网、又非传统产业的全新事物。如互联网+零售,其结果不仅仅是电商,还衍生出信用、金融、物流等。互联网+金融,也不仅仅是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还有微信红包等,并嫁接了广告投放、媒体与观众的新互动方式。汽车+互联网,也不只是导航服务,除了各种打车软件狠狠搅动了出租车行业之外,还有无人驾驶等。互联网+开放软件、开放硬件、3D打印,也极大激发了创客运动。种种现象表明,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互联网企业进军传统产业,这两个方向的融合态势已经形成,而创新也往往在跨界融合中产生。

  创新周期不确定,但常态是快速迭代。互联网领域新的产品和应用令人目不暇接。以内容服务为例,当网站的数量和内容急剧增加时,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而微博在火爆三四年之后,微信又将其颠覆。此外,各类APP应用、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可以说,在一个较长的周期,我们无法预测下一个“杀手级”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我们对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而能够确信的是互联网创新的快速迭代是一个常态。

  面对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创新经济思维和治理能力。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打车在我国遇到的制度瓶颈,还是Uber在美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等遇到的与传统规则的冲突,都提醒着我们信息时代的互联网经济运行规律与工业时代的产业发展规律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新的互联网经济观念和思维引领,树立信息资源理念、复杂系统理念、创新生态理念。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将提升互联网经济治理能力作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创新、技术应用、财税、人才培养、国际规则、反垄断、信息技术风险与安全等方面建立适应互联网经济的新规则体系。

  笔者注意到,本次大会的“互联网+”、“互联网创新”、“数字丝路·合作共赢”、“数字中国”、“互联网技术与标准”等分论坛中,将设置“智能制造转型与升级”、“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初创企业成长”、“智慧城市”、“数字中国”、“技术与标准促进互联网发展”、“万物互联驱动产业变革”、“可信赖的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重要议题,相信来自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与会嘉宾,一定会就互联网如何承担世界经济复苏命运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世界经济复苏加温。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唐涛)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