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正在马六甲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专门参观了郑和文化馆,并现场诠释郑和的“和”字代表了和平、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亲仁善邻的生动写照。这一精当的祥解引起在场人士强烈共鸣。
此前,《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新海峡时报》、《星报》等马来西亚主流媒体11月20日同时刊登李克强题为《历史的航道、崭新的坐标、扬起的风帆》的署名文章,1800字的份量用了接近1/5的篇幅详细叙述郑和与马六甲的故事,耐人寻味。
郑和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航海家,历史上他受明成祖差遣,率领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五次穿越马六甲海峡,远航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六甲海峡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其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可与霍尔木兹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比肩而立。郑和下西洋的15世纪初正值中国国势向上发展时期的大明王朝,其海军力量在世界上难有敌手。但郑和秉承和平的理念,他的240多艘浩浩荡荡的船队只是宣示大明王朝的德威,而并无掠夺、扩张和殖民之意。而彼时,后来称雄全球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还蜷缩在欧洲大陆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即便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他的几艘帆船绕过马六甲海峡与马六甲擦肩而过也是几十年后的事。
平心而论,如果郑和当年起了“歹念”,派兵驻扎马六甲,后来共管马六甲海峡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就不会是“日不落帝国”英国和“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地,世界格局也许会改写。但秉承和平理念的郑和没有这样做,他把他的一部分船员留在马六甲,融入当地,友谊的种子经过世代繁衍,如今的华裔成为包容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力量。这样深邃的战略眼光不得不令人叹服。
郑和当年有所为又有所不为的智慧光芒,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照耀着中国的外交蓝图。特别是今年以来,从G20到APEC,从联合国大会到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领导人在重大国际场合频频发声,主动宣示,其主旋律就是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智慧,共筑全球命运共同体。中国正深度融入国际话语体系,中国的和平方案正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选择。
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往而鉴今。如今世界还不太平,地球上某片原本平静安宁的海面正被一些噪音搅得有点喧闹。但是诚如当年郑和携带的国书所写:“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也恰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华近日所言:“中国拥有收回被周边国家所侵占的岛礁的权利和能力,而正在做最大限度的克制。”中国虽大且强,但对自己的身外之外从未唾涎,维护主权也不轻易诉诸武力。
而李克强此次马来西亚之行,在三次重大国际活动中的演说一而再、再而三地复述郑和的故事,释放出和平的信号,用心良苦。
他在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600年前,这片海洋就享有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600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
他在第十届东亚峰会上的发言中指出,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亚洲地区国家间以德睦邻、和平共处的友好传统。
他在中马经济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郑和是和平的使者,所作所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精髓。中国人几千年来追求和平、开放和包容,我们将秉承这一优良传统,与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不同的场合,精彩各异的语言,表达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中国秉承先人郑和的和平理念,不称霸、不掠夺、不扩张、不殖民,化干戈为玉帛。中国和东盟是陆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好邻居,更是紧密协作、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中国始终是东亚地区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和地区合作的坚定推动者,“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正成为友谊的桥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像亲戚一样,往来十分密切。
而环伺全球,中国不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国海军在亚丁湾护航,中国警察在马里维和,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在世界各地执行人道主义医疗和谐使命,中国宣布免除全球最穷国的债务,即便是中国在国内打击三股势力也是为全球反恐作贡献。深受主流的儒家学说两千多年熏陶的中国,其和平和谐的基因扎根于体内。
那么中国崛起恐惧论从何而来呢?这无非是“疑人偷斧”的阴暗心理和自恃强大又胆怯的“地堡思维”在作祟。于是某个大国处心积虑要把南海的水搅浑,某个域外国家借机挑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矛盾,也有某些小国在闹腾企图达到非份之想。但清者自清,中国的和平愿望和行动,日月可鉴。
居高声自远。中国高瞻远瞩,中国的和平理念彰显民族智慧、大国情怀。中国从不人云亦云,不瞎起哄,不无端指责别人,不掺和别国主权内的事,也不恣意妄为制定所谓游戏规则给别人下套。中国站在时代的高度,本着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对国际局势有着自己独到的研判,所以中国的和平理念不需要吊着嗓门装腔作势,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感召。
马六甲海峡波光浩渺,映射着郑和的和平理念之光,也映射着中国一如既往的和平外交战略。历史的航道正继往开来,崭新的坐标仍定位和平,扬起的风帆将乘风破浪。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两大趋势,中国正顺势而为,中国不挑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不躲事,该发声时还要发声,该出头时还要出头,哪怕逆风冷雨、哪怕惊涛骇浪?(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