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变“信息孤岛”为“信息通衢”

发稿时间:2016-05-24 11:1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国务院日前召开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打通“信息孤岛”。

  过去较长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一个个互不相连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了政府效能的提升,给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也给一些投机分子钻了空子,出现“开着宝马吃低保”、“住着豪宅申请经济适用房”的怪相。

  “信息孤岛”首先是由官员的担心权力失落心态造成的。在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被涂抹上权力的色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员出于既得利益的考量,将手中掌握的信息视为不可侵犯的领地,各抱地势,占山为王,条块分割。即便是在一个政务大厅里,部门之间的信息也是互不搭理,“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各有一块地盘,相互封锁,无法共享。这就苦了老百姓,跑冤枉腿,来回折腾。

  其次是技术瓶颈。平心而论,有的地方部门也想进行信息共享,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接口通道受阻、数据传输速率有限、平台障碍等问题,导致数据被孤立在有限的范围内。更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行其是,相互不能交集,信息只能在原地转圈子。特别是县乡政务网站,由于缺少技术力量维护,好多都沦为“僵尸”,数据样本极端匮乏,一方面社会求之不得,一方面却是政府力不能及。信息公开已很吃力,遑论信息交换?

  再次是安全因素。大数据是柄双刃剑,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也有可能产生信息安全风险。尽管我国公安、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都建立了相关信息平台,但部门之间难以共享。例如,央行主导的企业和个人信贷登记系统只对银行系统开放,其他企业和个人无法使用。有社区工作人员甚至抱怨:他们为上级部门辛辛苦苦采集数据,自己想要查询整体数据也四处碰壁。

  此外是监督乏力。眼下抓信息公开的力度远远不够,一些监督部门不作为,对地方部门“信息孤岛”现象懒得管、不会管、管不了。有的监督部门本身就是一座“信息孤岛”,比如在县级纪委网站上很难看到当地腐败分子被罚处的案例,当地群众对本地腐败分子只听坊间传说,不见官方信息,各种版本游走于民间。

  有鉴于此,李克强总理提出,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拆除“隔离墙”,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总理的心愿就是要让“信息孤岛”变为“信息通衢”,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要使“信息孤岛”变为“信息通衢”,解决认识问题是关键。在大数据浪潮涌来之时,官员们要开明识时务,必须克服权力失落心态,把“权力清单”痛痛快快交出来,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务公开,打通“信息孤岛”。要拆除藩篱,公开“自留地”,让信息全民共享。

  技术力量要跟进。眼下许多数据还以纸质形式躺在档案库里,要完全公开,技术上有一定难度。但技术是一种民主的力量,再难也要突破也要解决。要统一数据接口,比如一张居民身份证上可以集成若干接口,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建成电子证照库,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充分释放政府部门沉淀信息的潜在价值,唤醒“沉睡”的大数据,并流畅传输。

  安全措施也要跟上。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应用法律体系,确保信息安全,保护公共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还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会第三方等各方的责、权、利,推动更多部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到打通“信息孤岛”中来。

  监督更是不可或缺。要明确信息公开的监督主体,避免政出多门、几个和尚抬水的弊端。监督部门也应创新监督机制和手段,加强监管的科学性、网络化。同时要建立问责制度,督促信息公开。(蔡恩泽)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