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贸易战进入被升级阶段。今天,2018年7月6日,美国将对总额340亿美元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增加25%关税。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亟需理论的创新?
生产的不断碎片化,从研发到销售的生产过程全球分布,新的生产范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品贸易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代表两国贸易的绝对主流;而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贸易则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
本文力图对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分析结果证明美国在无形资产的国际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综合考虑货物和无形资产贸易后的美国对外贸易逆差至少减少大半。这个分析框架也说明美国需要国际市场来实现其先进技术、商业秘密、国际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贸易战导致的国际市场丧失、特别是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将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若干年后,特朗普将为其发起的贸易战而后悔。第一,它砍弱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外部引擎。第二,它彻底唤醒了一头还在梦中的雄狮。
文章不仅仅是针对中美贸易,它是一个通用的理论框架。我们对全球化以及它的影响应该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基于此才能提出有效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这个框架也可以拓展到其它研究领域,引入了无形资产贸易的概念后对我们传统贸易视角带来了极大冲击。
它可以用来分析中美贸易逆差,也可以用来分析全球贸易失衡和其他的双边贸易关系。 这一新的理论框架对一些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利益有触动。因此它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无形资产贸易与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国际贸易和贸易平衡分析
傅晓岚
牛津大学国际发展学院技术管理发展研究中心
- 摘要 -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在不断加剧的经济全球化、生产碎片化、无形资产贸易背景下,包含产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无形资产贸易的一体化国际贸易统计测度框架,并将这个框架用于分析国际贸易不平衡问题。通过深入讨论五种无形资产贸易的模式,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根据本文的框架,即使不考虑美国企业在外包活动中得到的无形资产收益,美国2016年的贸易逆差会从7500亿美元减少到约一半的3960亿美元。本文的框架表明:在讨论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和相应的政策措施时,我们的分析应当基于一个囊括21世纪所有的不同类别的贸易活动的框架。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无形资产贸易的既得利益者和社会其它群体之间的收入再分配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此外,国际社会还应合作遏制无形资产贸易收益的跨国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