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大学去掉官气才能专注学术

王海

发稿时间:2013-11-18 07: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评论之四

  我们的许多大学,一直在追求"世界一流",但一直未能如愿。甚至,在国际上中国大学被边缘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即便是许多国内一流大学,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发表论文数量增加,但还是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学生用脚投票,出国留学。

  行政化严重,官气严重,被指为问题的根子。

  近年来,有关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不绝于耳,相关的吹风甚至举措也出过几茬,但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甚至高校在行政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并不奇怪。改革是权力的再分配,会有各种来自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出现拖沓和反复都是正常现象,也能从另个方面证实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高校去行政化,已经被列入改革的大盘子。

  这符合大家的期望。毫不客气的说,过度的行政化,在一定程度让中国的大学早已成为了官场和名利场,同时也损害了大学本身。

  教育部长袁贵仁曾经分析,大学行政化管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条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另外一条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所谓高校"行政化",其实质是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的过度干涉,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分界不清。在高校外部,政府部门将高校作为行政机构管理,管办不分。政府大包大揽、高度集中,高校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不彰,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切围绕政府部门的规划指令行事。这些,与高校本应具有的学术优先、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相径庭。同时因为行政化严重,大量资源集中在政府官员手中,高校为争取资源,必然围绕政府官员的行政指令办学,而无视行政指令的科学性,同时留下了大量权力寻租的空间。而政府官员则可以过分影响高校的发展。

  所以说,问题出在设计上。长期以来,中国大学的管理者、评价者、举办者合为一体的,这种体制造成政府和大学边界不清、权责不明,大学里党、政、学捆绑在一块儿。大学校长由政府直接任命,也就难以改变行政本位、官本位的大学组织定位。只要权力过多地掌控在政府手中,"去行政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在高校过分行政化的背景下,什么是学术,什么是专业,什么是真理,现在都是混乱的。不少人至今还认为,读大学就是要当大官,当了教授还要去当官。

  所有问题的改变,首先是观念的改变。有观点认为,一旦把大学的行政级别去掉,大学的地位可能会被贬低。这本身还是观念没改变,如果整个社会对大学是一种尊重的态度,如同当年蔡元培在北大,他当过教育部长,后又去当校长,是因为他并不认为当部长就比当校长要高。

  在今天,为什么大家就不再这么认为呢?正是因为有了行政级别的"官位",高校才变成了政府部门的下级,才不能按自己想法办学,才只能听从行政指令,才最终降低了学校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

  观念的改变,最终要靠改革。归根到底,大学"去行政化",是属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而不单是教育的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了,大学"去行政化"才有可能。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的大盘子里,大学改革是应有之义。唯有彻底实现去掉官气,专注学术的改革,我国出现若干所"一流大学"才成为可能。(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王海)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评论之一:改革要弃老路拒邪路走正路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评论之二:政府在改革中要敢壮士断腕
  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系列评论之三:“好饭不怕晚”与税制改革

责任编辑:杨雪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