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熊佳庆事件的四重“暴力”

发稿时间:2009-10-27 13: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冒安林

  熊佳庆的“或许”自杀,成为今天惊爆网络的热点新闻。这个因为暴力殴打同学的女学生,如果因为公众施加的沉重压力而选择自戕的话,也就将这一暴力事件引向悲剧事件。一连串错误的纵容与放大结果,里面包含着重重暴力,其结果只怕是伤己伤人。

  第一重暴力,就是熊佳庆自身的犯罪倾向。我之所以将其行为上升至犯罪倾向,而不是仅仅限于暴力行为,是由于她在殴打同学的过程中,所表露的冷静谋划和预期意图。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10米助跑、跃然发力并且直接踢向受害人脊椎所在腰部的行为,是一个还在读书的女学生所做的出来的。即便熊佳庆还未能预料到此举可能造成的严重身体伤害,但这样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所料想的厮打和口角,令人不寒而栗。

  而回顾近期国内不断涌现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我们有理由深为担忧,一种超越暴力斗殴而可能造成犯罪后果的趋势,正在逐步蔓延。从聚众群殴、到强拍裸照、公开羞辱,这些行为的目的,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泄愤,存在显然的实施生理伤害和心理摧残的预期意图。

  第二重暴力,就是群体或公众对暴力行为的放任和纵容。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在熊佳庆殴打女同学的时候,周围还有其他同学在场,却没有人规劝、没有人制止。包括被殴的受害者在内所有人,都怀有这种放纵暴力泛滥的懦弱心理,哪怕这种心理仅仅起源于害怕。

  第三重暴力,就是某种超越冷漠和围观心态的嘲讽和附加暴力。而恰恰是这种扭曲的不成熟心智,造成了青少年成长的最大戕害。我们可以说,人类的心理行为取向,可以因为懦弱而选择屈服于暴力,也可以因为害怕而远离正在发生的暴力现场,甚至可以因为冷漠和“看热闹”的心态而选择围观。但即便如此,在社会道德水准堕落已成既定事实的今天,面对自己的同学被殴打的暴力现场,若无其事地掏出手机拍下视频,也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这不是单纯的冷漠围观心态,这是一种嘲讽,一种无意识的附加暴力。嘲讽弱者,也嘲讽暴力,这说明他们对暴力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对遭受暴力也必然失去抗争意识。而当公众都持有这种可怕心态的时候,遏制暴力的努力都将沦为笑谈。

  第四重暴力,就是社会对此类事件的迅速放大效果,以及引发的“人肉搜索”和集体讨伐风波。诚然,对熊佳庆暴力行为的指责和讨伐,是必要的,这也是社会道德和公众舆论所承担的监督和警戒职能。但在我看来,舆论讨伐中理性的声音有多少,群起激忿的比例有多少;人肉搜索的目的和正当性,以及有没有考虑过公众讨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不反思自省却肆于攻击、一个不努力救补却乐于追究罪责的社会,也可以酿成暴力。

  坦诚的说,期望一个绝对纯洁而永无错误和罪恶发生的社会,是不切实际的,粗暴的追求完美化的幻想,也容易带来粗暴的简单处理。判断一个社会向上或向下的可能标准,应该是看这个社会的自净能力和反省意识,以及它对可能的和正在发生的错误、罪恶能不能及时遏制和及时反省,并努力去挽救每一个犯错的人。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吵架,但也不可能永远不会成熟。在成人社会共存的错误和罪恶,必然在青年社会得到放大效应。熊佳庆暴力殴打同学的这一事件,是一连串错误的纵容与放大结果,我们在遏制和减少暴力行为的努力,已经遭遇失败。而如果一个不理智的社会进行的大肆讨伐,逼死一个女学生,那么必将一错再错,将暴力进行到底。

 

针刺幼儿“黑教师”是如何上岗的?

周久耕局长莫非想通过小说给自己伸冤?

刘翔大热的冷思考

张元元事件 新加坡人能理解吗?

闫德利其实是被陈冠希所害

如何避免闫德利的悲剧重演?

为“飞人”刘翔复出后的奇迹喝彩

谢律师,请问你在闫德利身上发的什么财

文强和他的“黑道兄弟”为何如此嚣张

不要对涂序新的非正常死亡轻易下结论

文强为何如此炫耀自己的“桃色经历”

闫德利是被“博客曝”所害吗?

跟文强有染的女明星们不必恐慌

请用法律还闫德利清白和公道

请给闫德利一点关爱

闫德利博客原文及其公布的电话号码

“艾滋女”闫德利为何“烂也要烂出名气”?

 

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廖洁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