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从齐某萍杀亲碎尸案看媒体的“暴力美学”

发稿时间:2009-09-22 14: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时言平

  9月11日晚,中山市沙溪镇一出租屋内,一少女齐某萍因父母要离婚而与他们发生争吵,后来她就将父母杀害后碎尸,直到9月15日才被发现。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她已和父母的碎尸相处两天的时候竟然还轻松地上网更新日志。(综合广州日报相关报道)

  看到录像上杀人碎尸的少女齐某萍在审讯过程中那自然的表情,让人心中感到莫名的寒冷和刺痛,笔者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懵懂的少女,而是一部冰冷的绞肉机。“人之初 性本善”,后天的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形成,确实让人感到害怕甚至恐惧,不是说现在的孩子变坏的程度,而是环境对孩子性情侵蚀的速度。

  笔者且把怎么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问题留给教育专家们去探讨,因为这依然不是一个人一下子能够搞得清楚的,少女的心会残忍到这样的地步、冷漠到像一部机器,无论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还有很长的一段探索之路要走。就新闻聊新闻,9月中旬的新闻能翻着花样不断“续”到月底,我想问问相关媒体,在不断探究这个失去人性的少女幕后的故事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会公德心。

  媒体对于这样事件的处理应该是引导社会弃恶扬善,法治报道的目的也是给百姓以警诫,但是总从马加爵一案饱受全国人民关注以后,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为媒体报道追捧的焦点:追踪、背后的故事,煽情的后续报道成就了媒体的“暴力美学”。

  9月16日《女儿因父母闹离婚争吵将二人杀死碎尸》、9月17日《少女因父母闹离婚杀死双亲与尸体共处4天》、9月21日《少女杀死养父母碎尸续:作案后仍轻松上网》、9月22日《将父母碎尸后仍轻松上网 她认为真正幸福是去K歌 ……似乎还有继续挖下去的意思,原因到该就是因为这个变态少女杀人狂够变态、够醒目、够冷血,如果不是现实中却有其人,恐怕读者还要以为是中国版的《加州电锯杀人狂》的小说连载。

  探究细节那是警方的事情,研究细节是教育、心理、社会学专家研究的问题。媒体过多的报道只会让受众产生审丑疲劳,这时候受众对这样的案件就不再会从其中得到警示,相反还会产生一种读故事的心理,产生麻木甚至无所谓。

  “惺星性”一直是西方媒体的不洁爱好,如今国内有些媒体似乎也对这玩意儿上瘾,“星”做多了也没意思,绯闻不是每天都能炒的,再说还有法律的禁忌,迎合媒体乐此不疲的宋大嘴现在都失声了,看来“星”的文章还是不好做。而“性”就更不用说,很黄很暴力历来在我国都是禁止的,不过倒是这个“惺”现在往往成为热炒的工具,每一个罪犯后面都有一段心酸史、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犯罪事实之外已经成为媒体报章发挥“暴力美学”的潜规则。

  且听说过电影有暴力美学用以迎合观众,但是现如今新闻报道貌似也在走暴力美学的路子在迎合受众,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可怕的,电影只是为了娱乐观众,而新闻却在于引导舆论,引导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花杨倩之死:祭奠那缺乏张力的青春

武安教育局长映射畸形官场生态

好一对“狗男女”是一种畸形的爱 

张翰是幼稚纯情的邻家大男孩版道明寺

张筱雨是当代中国人体艺术的集大成者

杨雅晴索吻只是因为寂寞

为何不给杨雅晴一个会心的微笑

杨雅晴,你的惊世骇俗令人恐惧

谁是与曾轶可暧昧的神秘男 富二代还是工作人员?

对刘翔复出的宽容应多于质疑

张翰为什么能借湖南卫视大放异彩?

张翰为什么在娱乐盛行的时代独树一帜

 

更多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廖洁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