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永城市市长李中华污水河游泳的图片在微博上流传。图片中,李中华和其他六位相关工作人员、群众在河中游泳。微博认证为永城市政协委员@陈新建告诉记者,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8月1日上午,地点是永城老城区原污水河。针对这张图片,有网友质疑此举是否在作秀。(8月2日 未来网)
一年前臭气熏天、蚊蝇肆虐,一年后水清河晏、景色怡人。应该说,河南永城市市长敢应一年前的承诺,如约来到当初的臭水沟游泳一番、体验水质,其负责任的态度值得肯定。提到治水治污的决心和魄力,网络上曾经常出现过“请官员来游泳”的呼声与建议,前述的“市长敢游泳”,可视作交给市民的一张“治水成绩单”。
验证治水成效,无妨由市长游泳来“以身试水”,但却未必是“包试包灵”的永久上策。事实上,这次河南永城市市长“下河游泳”图片在微博传开后,随之激起的作秀质疑同样不少。这便提醒了一些地方及官员,扑下身子为民办成了好事和实事,在如何交账、怎样宣传这些细节问题上,也要因时而动,切莫老调重弹。“官员下河”在某个时段很有说服力,而一旦频繁泛滥,也可能沦为群众眼中秀意昭昭的“官样游泳”。
治水承诺不必热衷“官样游泳”,宣传政绩除了要求新鲜感,也要全面考虑相关风险和影响。以河南的这次“市长敢游泳”为例,有网友就细心思考,尖锐发问,市长和其他人是上午去游泳的,那算不算占用了“工作时间”?再有,河道是变清了,但图片没有明确说明河道能否作为游泳场所。要是市民看到之后,也纷纷去游,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谁来承担?显然,倘若官员们只是“为游泳而游泳”,别的则一概不管,那就更易招致吐槽和质疑了。
“市长敢游泳”式的验证水质已经并不十分招人乐见,是否还有“更新换代”的其他妙招?其实,“市民能钓鱼”便是一个无声胜有声的可取之策。近几年来,浙江省大力开展“五水共治”的环境整治行动,不少地方的水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在很多治理后的河流,都放养了一批批鱼苗,且允许人们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持竿垂钓。这样的“悠闲垂钓图”比鲜见的“市长敢游泳”更能说明水质水情的转好。
“市民能钓鱼”的建议并非说明官员“以身试水”一定是作秀之举。当市民对“官样游泳”的好感逐渐散失时,最好能与时俱进地释出周全硬招,让鲜活鱼虾来代言辛勤付出的治水努力,展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观,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相得益彰。
归根到底,“市民能钓鱼”对河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比“市长敢游泳”更高。敢不敢游泳或许可“强撑”,而能不能钓鱼,则由市民的意愿决定。鱼儿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会“说假话”,这是在水质检验结果之外最鲜活的证明。(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