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头一回!外国娃娃要捧起中国数学课本啦。”近日,这样一条消息吸引了国人的眼球。据报道,3月中旬,2017年伦敦书展开展,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协议,将翻译出版上海基础教育的数学教材——这套教材已在上海使用十多年,将被直译成英语,为英国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基础数学课程。英国部分小学将从今年秋天开始陆续使用上海一至六年级数学课本、课本练习部分和教师用书,共计36个品种。(3月30日《济南日报》)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中式教育似乎还只是停留在填鸭灌输、死记硬背这些陈旧模式中。不必讳言,这些负面元素,在我们的教育中确实存在着。但备受诟病的中式教育,也有其独特和成功的地方。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是当仁不让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所有学校都会为其配备更多的课时、更强的师资和更详尽的教辅;其次,在教学设计上,既注重对概念、定理的记忆和理解,更强调运算功底和解题技巧;更引为豪的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九九”乘法口诀,也是世界数学史上的瑰宝。由此,炼就了我国中小学生扎实的数学功底。
这些恰恰是英式教育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较差。曾经有这样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英国前首相卡梅伦被记者逼问9乘8是多少时,支支吾吾楞是没有答出来。英国媒体曾发布数据称,英国成年人数学不好,每年导致经济损失200亿英镑。英国引进中国的数学教材,正缘起于上海中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正如英国教育大臣吉布在议会咨询委员会上宣布推广“上海模式”时说:“上海的数学教育模式在国际性考试上获得的巨大成功是值得肯定的,这归功于中国能向青少年提供专业的数学教师和高品质的数学课程”。
毫无疑问,如同中国经济那样,中国教育正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中式教育同样可以输出,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觉得我们的教育比不上人家。但理性观之,也不可自以为是,认为中式教育胜出西式教育,那就太荒谬了。应当看到,中国教材“出口”英国,是中英教育交流不断深化结出的硕果;英国学习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引进“上海模式”,其实是取长补短、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就此而言,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做的也需扬长避短。
英国有着世界上一流的大学,在一些顶级的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为什么我们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却难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我们应当把中国教材“出口”英国,作为中英乃至中西教育交流的机会,客观审视中西教育的差异,积极探寻互补之道。(付 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