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改革撑起四梁八柱 尚须砖瓦石料填充

发稿时间:2017-01-03 17:0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全覆盖”的阶段性成果,可圈可点。同时,习主席还强调,2017年包括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全面”要继续发力,这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撑起了四梁八柱,还需要砖瓦石料填充,构建了大纲要目,还需要细密条款充实。有的领域改革只是点个卯破个题,大量的工作还在后面。

  现在的问题是,改革的设计权在上面,落实权在下面。各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已搭建,四梁八柱已撑起,或者说,由中央主持的各项改革已建起一座座“毛坯房”,还要等待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具体“装修”,还有相当大的工作量。而且地方或部门官员这些装修“包工头”有不少本身对改革不是太上心,消极应付者也不在少数。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改革的执行权、裁量权在下面,若执行官员不作为,好的改革往往没有好的效果,使改革遇到“肠梗阻”。

  比如政务公开,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有些县级纪委网站却很少公布当地腐败官员被查处的案例,倒是十分卖力地转载其他地方的违纪案件,好像本地官场是清正廉洁的一方净土。在这些地方,查处腐败案件就像搞地下工作一样,违纪官员从被“双规”到处分结论出来,直到“双开”或判刑,老百姓都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官方信息“静悄悄”,只是通过小道消息传递各种娱乐性版本,使反腐败的震慑效果大打折扣。倒是中央纪委网站总在第一时间公布副省部级以上官员接受组织调查的信息。

  反腐败斗争的改革虽有了大政方针规制,即“打虎拍蝇”双管齐下,但奇怪的是揪出了吼啸山林的“老虎”能大张旗鼓地宣传,对身边那些嗡嗡叫的“苍蝇”被拍打之后,当地官方媒体却讳莫如深。这意味着改革还需要一些强制性细则配套,不能只是空架子。如果每一项改革都加上若干操作性很强的细则予以充实,改革就不会流于形式或者口号。比如政务公开,如果加上“各地反腐案件必须从双规之日起在当地媒体及时公布,违者以包庇隐匿渎职论处”这一细则,必然会增强反腐败的震慑力。通过添加砖瓦石料等具体细则,改革的尺寸之功也能让人民群众体察到获得感。

  改革撑起四梁八柱不易,添加砖瓦石料也难。因为每一项重大改革无不是对官场旧秩序的颠覆,是对既得利益者的冲击,添加了砖瓦石料等政策性细节,等于是动了他们的奶酪。

  当前,政务公开最大的障碍是官员的恋权情结,特别是县乡两级官员,认为政务公开是打开了权力之门,失去了掌控钥匙,手中的权力不再神秘,有身份矮化的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政务公开表现为挤牙膏式,上面推一下就公开一点,或者将一些虚头巴脑的八股文件亮出来充数,糊弄群众,没有实质性内容。即便勉强公开一些政策,也是藏头遮尾。特别是一些县乡政务网站,公开的内容大多是猴年马月的陈芝麻烂谷子,要想通过网站找到当地干部的人事任免情况、找到具体办事程序很难,一些政务网站成了“僵尸”。这些地方的政务公开,用群众的话来说,是“打开了窗户,还关着大门”,群众伸着头扒着窗户朝里望,望见的只是若隐若现的政策雾团。

  恋权情结的实质是割舍不了附着在权力之上的利益。在权力场上,权力影响各种资源的配置,对资源分配拥有很大的权重。比如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至今一些地方尚未公开,全凭有关官员口头解读,他们将政策锁在抽屉里“打埋伏”,以此作为权力寻租的筹码,遇到熟人卖人情,遇到生人则卖关子。倘若公开了,就失去了政策包装,创业人士能享受哪些优惠待遇,需要走哪些流程,一目了然。如果公开了,权力失去了炫耀的资本,压缩了寻租的空间,这对某些依赖权力“打埋伏”的官员来说,当然是不情愿的。

  下一步改革添加砖瓦石料的工作会更加艰巨,如果说构建四梁八柱是开山辟路的功夫,雷霆万钧之势,锐不可当,那么添加砖瓦石料就是一场持久战或是拉锯战,一些地方部门可能“偷工减料”或延误工期。

  因此,必须加大改革细化的督查力度,地方和部门领导必须拿乌纱帽作担保,要对那些不作为或消极抵抗的官员问责,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中场换人,继续改革。(蔡恩泽)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