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红头文件配白话版,可贵的改文风

发稿时间:2016-09-21 08: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拿到一份“红头文件”,你会把它从头到尾地看完吗?对此,很多人说看不完,原因无他,这些文件多数情况下干巴巴、不够生动形象,晦涩难懂。《河南省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日前出台,要求省级行政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消息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在拍手称赞的同时,对“红头文件”的“白话版”充满了期待。(9月20日《河南日报》)

  如何将“红头文件”中的“官话”用大白话解读?依据河南这个办法,一是相关负责人要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宣讲政策;二是可组织相关专家和业务骨干,通过撰写解读评论文章、媒体专访、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政策文件予以解读;三是政策文件与解读材料要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其目的在于,要保证群众对“红头文件”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实践。

  长期以来,不少单位、部门出台的“红头文件”基于政策文件的特有性质,呈现出条款较多、表述严谨、行文繁杂、术语纷呈、专业性强等特征,正规倒是正规了,严肃性、严谨性也具备了,但是,让群众不容易听懂,或者不容易看明白,常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之感。有些“红头文件”还存在官腔太重、套话空话太多等现象,让普遍群众一时抓不住主次,或者觉得这样的“红头文件”纯粹就是“官样文章”,走走形式,做做样子,与普通老百姓无关。

  “红头文件”如此这般成了“高冷文件”,势必会造成执行损耗。“红头文件”本是机关单位、行政部门出台政策、部署工作、安排任务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其生命力在于有效执行,而不是只管发不管执行情况,任由其睡大觉,或被束之高阁。当老百姓对“高大上”的“红头文件”看都看不懂、理解都理解不了,又谈何执行?除了会偏离政策文件的公共价值目标,让人看不懂的“红头文件”还会损害相关单位的公信力,连政策文件都不能“好好说话”?

  而河南要求与“红头文件”同步起草、审签、发布“白话版”解读材料,将“红头文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扭转“红头文件”的不实文风,扭转制定“红头文件”时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这也是值得倡导的“走转改”。事实上,“红头文件”的严谨与通俗不是矛盾对立的,正式文件与“白话版”相配套就可兼顾严谨与通俗,有助于文件精神的传达。尤其是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件,更要把政策文件与群众利益的关系讲明白,如此才不会背离初衷。

  当然,与给“红头文件”配“白话版”解读材料相比,更省事的办法则是,在起草、制定面向基层群众的“红头文件”时,就要避免大玩“文字游戏”,少说空话,不绕弯子,提倡做到言简意赅,严谨又不失通俗,通俗又不失严谨,充分发挥好通俗语言的魅力,尽量做到接地气、有生气。如此亲民之举虽然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个“观念活”,只要愿意改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有心而为、用心而为,应该不难实现。(何勇海)

责任编辑:李晓伟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