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鸡汤文的“毒”该用什么样的药来解

发稿时间:2016-05-10 09:1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朋友圈的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号或者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每转发或点击一次1到6分钱,一篇10万+文章,转发平台可获得3万元左右的灰色收入。鸡汤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甚至就是一骗局。(5月9日《新京报》)

  虽然说鸡汤文的“迷惑性”为虚假广告的推行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从而使得广告本身可以在它的掩护下以病毒裂变的方式传播开来,但就问题的本质而言,鸡汤文不过是一个运输载体,它也不是虚假广告在朋友圈泛滥开来的罪魁祸首,并无原罪。试想,如果附着在它身上的广告没有毒,事情的结果可能也会恶化到今天这样的状态。因此,当下我们最应该做的,其实并不是穷追猛打地对鸡汤文进行一顿批判,反倒该去追问附着在它身上的广告流毒到底来自何方?它的监管又在何处?这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药。

  透过报道不难发现,在虚假广告大行其道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个缜密的“生产链条”。而这条生产链条的立足点,却是微信平台毫不设防的广告准入及监管制度。而就目前的防控体系来看,微信团队及工商部门所采取的仍旧是被动接受举报和提示风险为主,并没能从主动出击的角度给这类乱象披上监管的外衣,以至于虚假广告可以以野蛮的姿态搭着鸡汤文的快车进入你我视线。

  遗憾的是,就目前微信团队和工商部门的回应看,此类乱象在短时间内好像还无法破解,微信甚至说自己也是虚假广告的受害者,而工商给出的理由却是微信等网络交易行为隐蔽,监管部门无法通过有效的渠道找到涉事人。这些说辞看起来颇有道理,在现实中也极具代表性,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就可以坐视不管,从而逼迫消费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来辨别朋友圈中的黑与白。

  办法总比困难多。对于微信团队来讲,其不能只顾着自己产品的发展而忽视用户的利益,要知道,任何一个企业的的发展与壮大都是匹配着对应的社会责任的,如果微信团队不能将这一点铭记于心,不在后续的产品设计、平台监管等环节对广告的准入进行有效审核,不对出现的乱象有效整治,那么,它被民众所抛弃便是迟早的事。

  而对于工商等监管部门来说,搭载在自媒体上的相关交易虽然是一个新事物,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也必定会遭遇诸多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但在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哪怕困难再大,权力部门都应该迎难而上,给民众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消费环境,这既是其内在的职责,也是其应该履行的义务,否则,便是最大的失职。

  解铃还须系铃人,以此来看,鸡汤文的毒,还需要监管部门与企业的相互联手来共同化解。(张剑)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