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之风劲吹的今天,医生上门服务日渐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O2O平台)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看病难问题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将来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为一桩美事(据11月10日《人民日报》)。
可以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家庭有老人和孩子,在患有某种疾病难以到医院排队挂号,甚至都不知道该找哪个科室求医问诊的时候,通过网络APP软件,像打专车一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有资质的医生主动上门,既可以现场把脉看病,又可以咨询病情听从医生建议去相应的医院对症求医,这该是多么的方便,而且医疗资源也如同大街上跑的专车一样,有忙有闲,一个求上门信息发出去,还不愁没有医生“接单”,至于费用和服务水平问题,则可以双方协商乃至时间和市场的来评定,好的有责任心和有水平的医生,也一定会在患者的跟踪评论中脱颖而出。
尽管这还只是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手术预约O2O平台)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医疗行为,然还是引发人们对“滴滴医生”这一新型诊疗方式,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遐想。实际上,上门看病行医,在旧中国以前的城乡非常普遍,家人有了疾患或妇女生产,人们会首先想到去请“郎中”。即使在眼下社会中,不少医院也有推出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的项目,只不过这是单一的“点对点”服务,而“滴滴医生”这种互联网+下的服务方式,则是有患者或患者家属通过网络软件,以“点对面”形式的求医上门,一个病情信息和求医上门的单子发出去,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专科进行选择性的接单。
虽然表面上看,各医院的医生“都很忙”,尤其是热门科室的医生和专家,甚至是一号难求,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医院和所有有资质有水平的医生都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医疗和患者资源均不平衡甚至各种机制尚缺科学的现实环境下,某些有资质有水平甚至更有责任心的医生,也有不少坐在体制的冷板凳上,“滴滴医生”恰恰为这些医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有利平台,更让患者能享受到在医院所不能接受到的优质服务。但同时也确实应看到,正如“滴滴专车”一样,在新型起步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也会出现某些预知或未知的困难和弊端,但这都不是否定甚至禁止“滴滴医生”这一行业存在发展的理由,发展“互联网+”就不能没有“滴滴医生”,就不能拒绝各类为社会提供便捷服务的“滴滴”出现。
显然,相对于其他行业,“滴滴医生”在具体管理和实践过程中,确实会存在某些诊疗风险或难以预知的各种纠纷,甚至会有某些鱼目混珠或滋生一些坑害患者有失医德的行为出现,更不排除有某些“伪患者”有意碰瓷甚至危害医生人身安全的行为,但这些能预知或无法预知的弊端正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和预防,而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新型行业的出现,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和绝对没有的弊端,“滴滴医生”所给某些特殊需要的患者群体提供的便利,以及对盘活医疗资源所发挥出的巨大效力,这是社会发展所不能拒绝和错失的契机,因此,我们鼓励发展“互联网+”,更应当敞开胸怀拥抱“滴滴医生”。(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