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中秋节到了,给我发个红包买月饼吧;看在我这么关心你的份上,赏个红包?长假来了,终于可以去看看这个世界了。你可以给我一个红包让我去旅游吗;今年中秋单位没发月饼,亲,给5块钱买月饼吧;中秋节来了,天气凉了,好好照顾好自己,早上出门记得添衣,多喝热水……随着科技进步,乞丐也有乞讨新工具,中秋刚过,国庆将至,双节来临时,你遇到这样主动讨要微信或者支付宝红包的“红包乞丐”了吗?遇上这样的“红包乞丐”,你受得了吗?(东南早报9月29日)
客观而言,打开微信,满屏都是“红包乞丐”的“乞讨红包”信息,而且还以各种理由变相强制必须发,的确是够让人烦的。但是,从根本上说微信朋友圈就是娱乐玩耍的场合,包括微信圈内的“红包乞丐”发送的“乞讨红包”信息,需要我们用玩耍娱乐的心态来看待。如果硬要去私人微信娱乐圈里找正经,或把娱乐圈内的事情用严肃的眼光来对待,不但看不到私人微信娱乐圈的精彩和热闹,恐怕还是自寻烦恼、自我孤立。正所谓认真你就输了。
但问题是,在微信圈内偏偏就有一些人对其中的娱乐方式纠结不已。比如此次的“红包乞丐”,以及此前微信圈内流行“发红包刷好评”等,就被人上纲上线说成是庸俗、影响朋友间的纯真友谊,甚至上升到这是一种营销、变相众筹等,满满的严肃认真味。
笔者认为,很多人对微信圈内的一些娱乐方式如今次的“红包乞丐”现象,不能有效的超脱和释然,原因固然众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却是时下,一些人对待别人提出的一些“乞讨红包”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玩笑的还是认真的,都以一种超高的标准,即合理和认真(起码是认真)的方面来审视微信圈内的或私信的“乞讨红包”现象,总认为如果不满足他人的要求,就对不起他人、面子上抹不开。
这表面上看是一种好面子,但背后深层次原因却是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自我高标准的道德要求,甚至说存在一种别人可以对不起我、对我不够意思,但我却不能对不起他人、对他人尤其是熟人或朋友不够意思的偏执认识,陷入深深的自我道德绑架之中,但却由于自己的经济等能力不够、或内心深处的不乐意,不但使得自己不能够对微信圈内“乞讨红包”不能淡然处之,而且还使得自己处于矛盾和时时不安之中。
这样,如果满足了微信圈内“红包乞丐”们的索要“微信红包”需求,也许达成了“不因别人而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这一高大上的原则。但同时,也却无意间在向一些别有用心的“红包乞丐”妥协,是在变相地鼓励更多别有用心微信圈“乞讨红包现象的发生”,也是对不良观念无原则让步。
因此,面对微信圈内的“红包乞讨”现象,一是不能让自我道德绑架迷失了行事的原则,二是不能就事论事把微信圈内的“红包乞讨”等游戏,无限上升高度,太过认真对待。有时候,不给微信圈内的“红包乞丐”发“红包”,有意无意的忽略,看似一时的不够意思、人性、高大和圆满,实则是对自我道德约束的不正常减压,有效解脱自己,更是对社会长远的健康伦理守护。(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