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慈善妈妈”变“坏”缘于监管缺失

发稿时间:2015-03-27 09:0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慈善妈妈”王玉琼被举报因“筹建敬老院”,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但敬老院至今未开工;她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又获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可投资一事也被壹基金证实造假。(3月26日京华时报)

  “慈善妈妈”王玉琼,可谓是民间慈善名人,其多年前所声称的将斥资500万建造敬老院、以儿子“王誉”的名字命名敬老院一事,被广为媒体和民众津津乐道,然而,如果举报人所举报的事项属实,所谓的“慈善妈妈”不过是一个打着慈善外皮的“伪善者”,其骨子里的自私和利益薰心,和一些追名逐利的商人将无任何的区别。“慈善妈妈”被人列出“铁证”举报,无疑再一次给国内慈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那么,为什么“慈善妈妈”身为慈善名人和慈善人物,却做出了一些与慈善本质相悖,也令人深感不堪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原因不过是因为监管和制度的双重缺失。在“慈善妈妈”被举报的事项中,涉及一项出租车GPS系统项目。在当地交通部门的批复文件中写明:联系提供GPS定位安装系统的王玉琼女士享受出租汽车广告收益权14年。此前的获批,是因为这一项目的收益将用来建造养老院和实施慈善,但有关部门的后续监管呢?申请人是否真的将收益用到了慈善上?或者说,在审批之前为何不认真核实“壹基金”捐助1500万的真伪?正是因为监管的严重缺失,才导致“慈善妈妈”钻了空子,将“慈善”变成了“敛财”的工具。另一件利用慈善外衣拿地60亩一事也是如此,当事人是以医疗公益性用地提出申请的,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是以此立项和批复的,“慈善妈妈”低价拿地后据称从事房地产开发大肆牟利,政府有关部门知情吗?为何对土地“变性”一无所知?

  慈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公众也呼唤有更多的慈善者涌现。然而,无论是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慈善机构还是民间慈善组织、慈善个体,都须纳入制度和监管之中。俗话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变坏”,良好的制度和机制约束,本身也是让慈善规范化和慈善真正为善的关键。没有约束的慈善,很容易变味、变质,就譬如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多年来确实给贫困山区捐助了不少钱财,其慈善义举也被人称赞,但他前一段时间在“冰桶挑战”时不也公然“骗人”了吗?头顶着名人和“慈善家”光环,却行“温水泡澡”式骗人的勾当,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和机制对于公众人物、慈善人物的“约束不力”。再譬如一些国内慈善组织,时时暴出“丑闻”,某些慈善公益机构变为“私器”,一些管理者将慈款挪用、分肥,同样是因为慈善监管不到位所致。

  就如几年前某地红会的募捐箱善款霉变长毛一样,没有监管或监管的宽松,“好东西”也难免“走形”,也难怪好端端的善款都能长毛。我们无从得知当年的“慈善妈妈”在发起筹备敬老院之时,是不是其出发点本来就是想“骗人”、“骗地”和敛财的,但她一步步从“慈善妈妈”蜕变成“敛财妈妈”,国内慈善监管和慈善机制的缺失总是难逃干系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慈善领域少些丑闻,多些真正的慈善和真心为善者,严格的监管制度和严密的慈善运行体制机制不可或缺,令人遗憾的是,完善完备的慈善制度体系在国内尚未建立。(毕晓哲)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