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给急匆匆的城镇化算笔帐

发稿时间:2015-03-15 08: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就“农民进城”这一话题指出,谁以为把家乡的房子卖掉,进城就可以当城里人,那一定是上了大当。全世界的城镇化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一个农民一个家庭真正挪到城里,没有三四代做不到。(《新京报》3月13日)

  陈锡文的提醒会让各级政府清醒一点吗?

  不可否认,当前各地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以及所谓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有些急不可耐,决策者只管在城里规划,似乎忘了到乡村去听取农民的想法,一些地方城镇化目标也都订下了,摆出了一副不容置疑无须商讨的架势,这种不计后果的做法要彻底毁掉传统的乡村生活,将使乡村败落、沦落、陷落,简直是毁灭。不能不令人怀疑,这种做法不过又是一项新形式的政绩形象工程,甚至有瞎折腾的嫌疑,这种急匆匆的城镇化存在明显的弊端。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近二三十年来建成的,其中又有相当多的新楼房,都是进入21世纪以来建成的,大多都是按照单元房结构建造的,卫生间设施也不输城镇。就算政府补偿合理,农民也愿意放弃如此崭新的房子,这些刚建成几年十几年看上去还崭新的房子被拆掉也太可惜了。如果真要把这些房子拆掉,就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而那边另建新房子,不知道又得消耗多少资源,对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也是一种破坏。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据说建设新农村社区以及城镇化其中有一个目的是节约耕地,因为现在的农村缺少规划,农民建房比较随意,浪费了土地资源。但是,拆掉之后的村庄能变成耕地吗?现在大多数农家院子地面也都硬化了,加上房屋建筑,拆掉的话,将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又该如何消化这不计其数的建筑垃圾?就算村庄变成耕地,复耕的成本也很大,未必划算。以我看拆迁乡村节约耕地不过是个托辞,看着到处乱占耕地、毁地建厂、大片耕地闲置,怎么就不提节约耕地?县乡各个政府机关的大院子像公园一般,一个政府大院比一个村庄还大,领导们天天出出进进怎么就没想起节约耕地这回事?

  大规模地城镇化,农民的资金也不得不浪费在房子上,因为政府的补贴未必够买新房子,装修又得一大笔,影响农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提升。本来不够富裕的农民手里仅有的资金又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也就是开发商手里,进一步拉大了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吗?折腾来折腾去,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农民。何况农民总是这样被动消费,消费兴趣很难提升。

  各级政府完全可以换个思路,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可以推行,但不妨慢一点,不要强行呼啦啦一下子推平村庄,可以鼓励农民迁往城镇,给农民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农民愿意守在故土,可以限制宅基地面积,限制一户多宅,制订合理的宅基地标准,也就达到了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自愿搬迁的农民所留下的宅基地不必统统变成耕地,而是顺其自然因地制宜植树造林,把村庄转化为林场,扩大农村绿化面积,这对改善农村环境以及整个地区环境也大有益处,不妨鼓励留在故土的农民成为林场守护人。这样“旧”农村也变成了新农村,除了想借新农村社区建设发非分之财的人——这种人很可能对政策制订和执行拥有较大的决策权——这对谁都有益,政府的资金也少浪费了,还不会因为强制拆迁跟农民之间产生冲突,也就避免激化矛盾。

  使农民能够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自觉接受城镇化,这样就培养了消费潜力,不也很值得考虑吗?希望各级政府在城镇化这个问题上,真心实意为农民服务,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要再犯“大跃进”式的毛病,要以“不折腾”为原则,在充分考虑现实的基础上,推行城镇化建设。(马长军)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