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后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治网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在全面客观分析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基本国情及全球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的实践特色。学习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必须深入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系统地理解这一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顺应了时代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准确理解,紧扣了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和脉搏。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信息时代阶段特征的科学把握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和信息阶段。他认为,在农业阶段,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在工业阶段,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从而拓展了人类体力。而在信息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则增强了人类脑力,从而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习近平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征,并且准确定位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时代坐标。2012年12月7日,在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他明确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无论是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还是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都充分肯定了互联网的作用及产生的变革意义。他指出,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
综上可见,习近平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析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信息阶段特征的理解是深刻的,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坐标的定位是准确的,对互联网时代意义作用的分析是全面的。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正是准确把握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呼应了时代要求,因而是“顺势而为”的产物。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体现了对全球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
从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互联网最先起源于美国,美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在网络技术方面(包括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等),长期以来被西方发达国家级其所属的跨国公司做垄断。我国由于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在核心技术等方面长期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拿芯片来说,个人电脑与服务器CPU技术长期被英特尔与AMD两家美国企业所垄断,手机芯片技术则被高通、三星等少数企业所控制。就操作系统而言,微软“视窗”(WINDOWS)系统在个人电脑(PC)操作系统领域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目前,全球共有13组根服务器,均设置在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通过控制根服务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一个国家从互联网上删除。由此可见,美国实际上通过技术优势控制了互联网的生杀大权。在国际互联网治理规则秩序标准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先天优势,控制着互联网规则制定权、话语权,这些规则往往服务于这些国家利益,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互联网后发国家更多地表现为规则的服从者。
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技术产业优势,通过研发各种网络攻击武器实现网络监控、网络攻击和网络威慑。2011年美国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明确提出如果美国的网络受到攻击,他们将动用武力进行还击。2013年曝光的“棱镜门”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监听世界的野心。该事件也让我们从战略上觉醒,加速建设网络强国的步伐。整体来说,世界互联网发展格局呈现西强我弱的形势。
从世界各国网络安全发展来看,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战略设计是普遍做法。如美国2000年就出台了《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2002年,总统布什签署“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制定网络战战略。2003年,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报告发布,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1年,美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这一系列战略举措表明,美国早已将互联网提升到了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的高度。日本2001年成立IT战略本部,提出e_Japan战略。2013年6月出台《网络安全战略》,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德国2011年发布《德国网络安全战略》,其目标是大力推动安全网络空间建设,并通过专门设立国家网络防御中心、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为全面实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供执行保障体系。俄罗斯在2000年颁布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明确提出把信息安全作为战略问题考虑,此后的十余年里基本上确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重要地位。英国2009年公布了《英国网络安全战略》,指出21世纪的国家安全取决于网络空间的安全。法国于2009年7月成立了国家级信息安全机构——国家信息系统安全办公室,这是法国逐步加强信息系统保护能力的重要一步。印度2013年5月出台《国家网络安全策略》,目标是“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如此等等。可以,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已在全球形成普遍共识,世界各国纷纷加快战略推动步伐,加紧增强网络军备力量,要求共同参与互联网国际治理,以应对日趋激烈复杂的网络空间竞争。
习近平准确把握了世界互联网发展形势、格局、趋势。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他指出,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可见,习近平对世界互联网发展形势格局的认识是准确的。可以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是“因势而动”的重大抉择,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大势的战略决策。
(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体现了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的准确判断
自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为世所瞩目。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在网络规模、网民数量、智能手机用户以及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方面都居于世界第一。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但网络大国不等于网络强国,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宽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与发达国家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据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4月15日发布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国在全球的排名在第62位。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习近平并没有被中国互联网取得的成就所迷惑,而是冷静分析指出不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他强调指出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国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建设网络强国,正是弥补差距,补齐短板,赶紧补课的必然选择。
在网络安全方面,我国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截止2016年3月全国共发现恶意网站23430万次,其中假冒伪劣、恶意广告及欺诈是主要成因,都占到四分之一左右。此外,木马病毒仍呈高发状态,根据CNI-ISEC监测数据统计,2015年发现国内木马病毒数目共5063万个。2016年2月,境内被篡改网站的数量为5744个,被篡改为cov域名类网站有87个,占境内被篡改网站的比例为1.5%。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新业务新应用的快速发展,网络攻击、网络传播暴力恐怖信息、网络诈骗、窃取网民个人信息,以及网络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多发,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对于这种形势,习近平也有准确的判断,并提出“两个事关”的重要论断,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及其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都成为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可以说,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正是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形势、困境的积极回应,是“因势而谋”的必然结果。
正是基于对互联网时代的总体认识和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形势的客观分析、理性判断,习近平才提出“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质言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的总体形势,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互联网发展与治理规律的新认识,从而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推进到了新阶段。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从实践发展来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从最初萌芽到不断完善再到成熟的过程。具体而言,在习近平从政早期,就意识到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积累了信息工作的经验。在福建执政期间,他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构想,由此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这一探索成为地方成功实践。而从地方成功的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的一惯做法。习近平称之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从“点”开始逐步向“面”拓展,随着时间上持续、空间上扩展,不断积累各种实践经验,从而为顶层设计奠定经验基础。笔者认为,正定信息工作经验与“数字福建”成功实践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最直接的实践来源。而中国特色治网实践则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根本源泉。
(一)正定信息工作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早期实践
据河北日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一文,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他说,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将信息工作摆在非常高的位置。他认为,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习近平通过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队伍,来加强信息工作,从而使全县形成了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信息网点,广辟信息渠道,捕捉经济情报和人才信息,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使之尽快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加快了正定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习近平的大力推动下,1984年,正定县建立了信息中心,并成功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信息成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正定信息工作是习近平早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成功的实践经验。
(二)“数字福建”的成功实践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地方样板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敏锐地意识到全球信息化浪潮将带来的巨变,他高瞻远瞩,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并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此开启了福建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对于“数字福建”,习近平这样定义:“数字福建”即信息化的福建,是以福建省为对象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及应用系统,它将全省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数字福建”,攻占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可以统揽全省信息化全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福建执政期间,习近平亲自组织编制和研究部署了“数字福建”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建立“在‘数字福建’统筹下、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依职分工推进、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组织协调架构和规划、项目、资金、评价等一体化管理推进机制;规定“千根线一根针”的统筹原则和“贴近社会、贴近民生、贴近企业”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从基础入手、突破重点的发展框架和带动产业、带动社会的实现路径。
实践证明,“数字福建”高起点的顶层设计奠定了福建信息化建设理念,并成为一项长期战略决策。十多年的发展,福建的信息化发展已经覆盖了居民生产生活、公共行政服务、城市管理等方方面面,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到2010年,福建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的省份。应该说,“数字福建”战略实践是成功的,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地方版本,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特色治网实践是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根本源泉
自1994年我国成功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互联网始终立足国情,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共享发展,注重借鉴世界各国互联网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为世界互联网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创造了中国经验。
20多年的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20多年里,我们正确处理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通过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道路。
在网络安全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共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生态治理体系。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中国互联网发展始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和人员交流,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不仅形成了雄厚的互联网经济,也积累了成功的治理经验;不仅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更为重要的是,20多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实践直接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践保证。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互联网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为中国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中国网信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 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