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警惕“颜色革命”何须偷摸躲闪?

发稿时间:2016-08-05 17: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最近,一部名为《想让中国变成这样,请从我们的身上踏过》的视频广为传播,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德国之声、澳大利亚时代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多家主流媒体还专门拿出了头版头条进行专题报道。但遗憾的是,不少西方媒体将这部爱国主义情怀的短视频,定义为“极端民族主义”作品,影射创作者雷希颖是极端民族主义者。当然这并非雷希颖第一次被套上此类标签,就在一个月前,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门发文将其标签为“中国共产党青年翼最活力的声音”。

  千百年来,立马横刀也好,忧国忧民也罢,洋洋洒洒万卷史册,莫不过“家国”二字的纷繁篇章。在爱国这个话题上,姿态高一点、情绪热一点、语调响一点,自古以来,恐怕都不应该是动辄得咎的事。

  基于这样的前提,坦白说,作为电视媒体人,我认真看完《想让中国变成这样,请从我们的身上踏过》:无论是内容、技巧、节奏,未必算得上一部面面俱到且面面俱佳的优秀作品,图片与视频的剪辑尚显粗放,内容与节奏的安排仍有精进空间——但,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司空见惯的主流镜头,当蒙太奇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仍因作品背后的一腔热血,而深深震撼了我的眼睛。这份心,这份情,这份澎湃而辽阔的胸怀,共振的是每个中国公民生而有之的爱国基因。于是,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这段时长4分46秒的视频,虽不是精湛力作,却在短短24小时内,点击量超过1000万,截止5日,微博话题#警惕颜色革命#的阅读量更是突破了5亿。

  一滴水,却有惊涛骇浪的力量。或许,这才是西方媒体所“警惕”并“深省”的。

  在这个理性而法治的公民社会,我们当然不能说“爱国是最大的逻辑”。但,在一切美好的情感之上,爱国确实是没必要羞答答偷摸躲闪的“表白对象”。你热爱你的国家,你热爱你的国土,你表达的只是一种热血激情,既不悖逆和平发展主流,又没复辟封建霸权路径,何须他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何须对手闲操萝卜淡操心?就像有人对短视频中“拿中东与中国类比是否恰当”的质疑一样,创作者雷希颖说得很好,颜色革命不是一个可以假设的概念,“一旦它发生了,国家陷入动荡了,结果谁来承担?这种类似的结果在过去军阀割据的中国也发生过,那是我们想要的中国吗?而且,当前的中国确实出现了一些颜色革命渗透的苗头,例如以锋锐死磕律师及其合伙人等,必须警惕。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绝不能用假设的美好来破坏现有的和平与稳定。”

  境外媒体一言不合就扣帽子,对这个小视频搬出“七十二般武艺”,说来说去,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不希望中国如此警惕于颜色革命。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等国虽然离我们很远,但8月2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翟岩民颠覆国家政权案开庭审理并宣判,认定被告人翟岩民犯颠覆国家政权罪——这离我们又此之近。真相和想象并非一回事,在看不见的地方,斗争与博弈并不是那么风和日丽的。好在我们有国安法、有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意识形态领域构建的铜墙铁壁……而这对于颜色革命挑动者来说,显然是新仇旧恨、万般不安。二是不希望看到团结和强大的中国青年。国之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人防御指数太高,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立马成为理性爱国的有为青年,这自然会令对手或敌人心惊胆战。《想让中国变成这样,请从我们的身上踏过》,类似这样的视频一旦全球传播,一旦挑动起世界青年捍卫国家主权的敏感,这估计是“很多人”不愿看见的现象。于此语境之下,舆论棒杀便是应激性的首选。

  肖邦说“爱祖国高于一切”,拿破仑说“人类最高的道德就是爱国心”,林肯说“生气勃勃、勇敢的爱国者比黄金更宝贵”……维护祖国稳定、反对颜色革命,这是旗帜鲜明而理直气壮的,无须偷偷摸摸,无须遮遮掩掩,这种表达的自信与团结的力量,昭示的是一个强大起来的文明古国,接近的是一个复兴图强的百年梦想!(邓海建)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