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方之门vs央视新楼
据9月3日《南京晨报》报道,位于苏州金鸡湖畔的东方之门,最近几天成为网上的热点话题。网友调侃东方之门的造型就像一条秋裤,还有网友表示东方之门更像一条低腰牛仔裤,更有细心的网友上传了更多东方之门的照片,表示目前幕墙在建中的东方之门,更像一条英伦风格的格子背带裤,外立面上的格子和背带纹路都很明显。
从外形看,这就是一个标准的秋裤,有大裤衩的外形,且还有“秋裤花纹”。一个好端端的标志性建筑,非要弄得如此怪诞、另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中国建筑界太没有文化了,太反传统了。
将“反力学建筑”建到了苏州,那可是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更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
如今,“秋裤建筑” 一出,不需要太多,单单就这一个,就足以让苏州市积累几千年的建筑精华和建筑风格,遭到毁撕裂破坏。这个洋里洋气、不伦不类的“秋裤建筑”对苏州市的整体文化品位,更是一个重大创伤。对当下的建筑思想形成严重的不良冲击。
有关部门可以将中国建筑市场当做世界建筑另类理念的试验场,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和谐、对称、民族美、文化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建筑精华置之不理,不予重视,却左右不了群众通过网络发表独立看法——所谓的“东方之门”被网友调侃为“秋裤建筑”,不就是对古怪理念的无情批评、对传统建筑理念的深情呼唤吗?
不要认为建筑业内人士没有传统建筑美学,这些年一直有人在默默坚守。比如刚刚获得“建筑诺贝尔奖”的王澍,他的建筑理念就是一种传统建筑理念的时代性升华,他说,“一个地方的建筑如果是庸俗的,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也一定是庸俗的。”“我们到现在也不清楚城市到底应该怎么建造,这种大体量建筑建起来的并不是城市,而像是欧美的城市化郊区。改革开放30多年不是城市化过程,而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不仅传统没有了,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就相当于暴富起来的郊区。” 王澍提倡“向乡村学习”,“重返自然之道”。
换言之,他的建筑理念更饱含了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味和人格温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均衡,更注重对自然和环境的敬仰和敬畏。他的“衰变的穹顶”能获得国际大奖,就源于这种前瞻性和绿色理念。这说明,精心吮吸民族文化精华,是能够创造出出类拔萃的建筑精品的。他的代表作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也获得深度好评。 (文/雷泓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