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异地高考"不可回避的几个问题

杨亚军

发稿时间:2012-09-01 21:3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8月3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称,相关意见已获国务院批准,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区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底前出台。(9月1日 京华时报)

  异地高考的方案迟迟不能出炉,说明问题很复杂,需要反复论证。问题纠结的焦点无非是,实行异地高考,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高考移民潮,给北京、上海、广州等教育发达城市的管理、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在著名高校扎堆的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由于当地财政对本地高校投入多,这些学校每年录取当地学生也就自然多,而异地高考生的到来很可能抢占当地考生的录取机会,使当地的高考升学率降低。但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异地高考难以实施的还有各省市高考模式各不相同,各省市的高中教材的使用也不完全一样。

  笔者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对异地高考谈几点想法。

  首先,要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必须统一高考模式。异地高考问题不在于高考,而在于随父母的外省籍学生能否融入当地高中学习和生活。如果各地高考模式不统一,他们就无法在异地上高中。就拿江苏高考模式来说,它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在江苏高考,首先高二下学期开始就要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即小高考),过关后才能参加高考,而且高考成绩是语数外三门算总分,其他两门是等级,由于高考模式独特,外省籍学生几乎无法参加江苏高考。而现在全国各地的高考模式各不相同,除了江苏模式,还有"3+2"方式、"3+X"方式和、"3+文(理)综"等等,由于高考模式的差异很大,各省市高中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使用的教材就不尽相同,这给异地高考带来了困难。因此,笔者建议国家教育部对各省高考模式要适当改革,各省高考的语数外三门可以由中央统一命题,这样有利于实施异地高考。

  其次,异地高考生不应当占有当地一本计划招生名额。允许异地考生参加高考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不能损害当地考生的根本利益。在户籍制度没有打破,城市人口人满为患的语境下,实行异地高考实在是无奈的选择。高校计划招生的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可能取消,各省市著名高校多招收当地的学生,既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各地优质高等教育的平衡发展,这一政策不能动摇,异地高考生不应该与当地学生抢占一本招生名额,这一举措也可以有效遏制高考移民。当然,各重点高校招生可以根据异地高考生所占比例,单独划线录取异地高考生,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宏观调控。

  再有,对异地高考必须设置"准入门槛"。由于各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各地可接受异地考生入学的承载量也就不同。因此,根据教育需求和教育资源状况,必须设置不同的准入门槛。比如,父母在当地工作年限的长短,有没有固定房产等等,这些都是准入条件。各地的"门槛"可以不同,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可以高一些,以遏制高考移民潮,减轻城市承载压力。当然,这需要地方政府认真研究,拿出一个合理的尺度。

  异地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使这项政策更稳妥、更周全、更公平的实施,确实需要动一番脑筋。不过,改革已在路上,通过广纳民智民意,兼顾各方利益,及时跟进完善,相信,这项政策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实施。(文/杨亚军)

责任编辑:李沛然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